预立行达 •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 地方站 找学校 找专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2号

院校隶属:农业农村部

在职研

010-62928362

学校首页 简章大全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报考指南 网上报名 院校评论 学校新闻 学校简介 招生专业 教务公告 研究生院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 院校库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着力解决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在科技兴农、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有直属研究所31个,其中13个设在北京,其余18个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加上院部、研究生院和出版社,共34个直属单位。还有与其他省或科研教学单位共建的研究所8个,分布于5个省(自治区)。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共有在职职工72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5200余人,高级职称2091人,两院院士11人,国家级专家24人,省部级专家220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6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4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8人、岗位专家177人。

现建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2个(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32个;国家野外台站5个,农业部野外台站2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5个、分中心1个;国家及部级质检中心40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1座、中期库10座、国家农作物种质圃12个。长期保存作物品种资源39.2万份,居世界前列;国家农业图书馆馆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00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建设“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发展目标,即: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确定了新阶段优先建设的九大学科群及其41个一级学科、173个二级学科。九大学科群即:作物科学、畜牧兽医科学、应用农业微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农业信息、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农业工程学。

2001年以来,围绕“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和九大学科群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科研实力稳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五”以来,全院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10年年底,全院共承担国家及行业各类科技项目(课题)9901项;获奖成果699项,其中国家级奖一等奖5项、国家级奖二等奖40项、省部级奖400多项。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品种406个,获得新兽药证书71项。获得了禽流感疫苗、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矮败小麦、超级稻、双低油菜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创新团队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十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兴院战略。2002年正式启动“杰出人才工程”,截止2010年底从国内外聘任到位一级岗位杰出人才43人,二级岗位杰出人130人,三级岗位人才240人,极大地充实了全院科研力量,增强了创新力和竞争力。2007年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现已逐步形成具有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13个院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90个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0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被中组部授予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招聘到3位入选“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研究生院连续9年以农学第一名蝉联“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拥有500余名博士生导师和1300余名硕士生导师,拥有7个博士一级学科和44个博士授权点,8个硕士一级学科和56个硕士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近4000人。

3.科技成果支撑能力增强,科技产业稳步增长

“十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全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竞争力提高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

研制成功禽流感疫苗、口蹄疫疫苗和猪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出一批以“国稻1号”、“国稻6号”为代表的超级稻新品种组合,高产潜力大、米质优良、抗逆性强,已超过农业部、科技部制定的超级稻第二阶段的产量目标。

利用国产抗虫基因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已达200多个,国产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95%,全国累计推广国产抗虫棉3.4亿亩。之后又研制出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增产超过25%。

以“中双9号”为代表的一批双低油菜新品种,综合性状突出,品质、产量和抗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覆盖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1/3以上。

“十五”以来我院科技产业收入累计达70亿元。形成了兽用生物制品及兽药产业、种业、饲料、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四大科技产业。

4.国际合作领域逐年扩大,国际地位和声誉日益凸现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有关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有13个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区域、国家或项目办事处,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23个。院国际合作项目已覆盖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教单位。

“十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引进重要动植物资源4.5万余份,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400多项;来院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专家学者8282人次,派出专家学者6661人次;禽流感疫苗、水稻品种、设施园艺、农业机械和沼气技术产品等都已走出国门。

5.努力加强全国科研协作,引领全国农业科技发展

“十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和农业大学,发起成立了全国农业科研协作网,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试验站为核心内涵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构想。

中国农业科学院先后与多个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或共建协议,与全国32个省(市)农业科研机构、17所农业大学和部分地区农科所确定了122个首批共建优势学科。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全国5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矮败小麦育种应用协作网,与 28个省、市、自治区138个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合作建立了航天育种全国协作网。

通过创新中心、优势学科共建,联合申报项目、培养研究生,科技人员交流互访,共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全国兄弟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促进了全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竟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

晋ICP备2023014533号-1 晋公网安备14010602061012号

Copyright ©2024 eduei.com 预立行达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报名咨询电话

400-611-2986

官方微信

  • 微信小程序

  • 微信公众号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