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出国留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2015-07-24 15:45:3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发展极为缓慢。据统计,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近三十年中,我国仅派出1万2千人出国留学,先后约有9千人学成回国。197$年以后,由于国家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国留学教育才出现新的转机。到1985年底,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3万8千(其中包括自费、自费公派和公派),分布在世界上五大洲76个国家,其中,已学成回国的有16500多人。七年间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相当于建国后前28年的三倍。这个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出国留学教育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也表明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状况是有利于出国留学教育发展的。

出国留学人员数量的增加,虽然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出国留学教育的指标值是上升的,但是,这业不能说明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就不存在问题。在发展出国留学教育上不应忽视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这个问题,而要重视它,就必须处理好下列几个关系。

1、派造和接收的关系。目前我国出国留学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派遣上。国家近年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出国留学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比以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出国留学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使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笔者认为,出国留学教育作为一项国际交流,不仅仅向外派遣出国留学人员,还应包括接受外国出国留学人员。.对于后者,目前国家并不十分重视。以1983年为例,原教育部共派出2633人出国留学,同年仅接受1036人外国学生来华出国留学。后者还不到前者的一半。再看学历,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大多去国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位,而国外来华出国留学人员极大多数来攻读学士学位,甚至接受一般的汉语教育。这就不能不使人发生疑问,难道中国只能提供低层次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学科和专业,比如中医学科。这类学科和专业在国内容易被忽视,而在国外,也许不可同日而语。最主要的,我国在接收和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华出国留学上还没有放开手脚,表现为一是数量少,与派出的不成比例。在数量上,至少应做到等量齐观。二是对国外出国留学人员采取的方针是就培养而培养,而未能制定一套吸引优秀学生的政策。来华的出国留学人员,几乎个个都清一色地学成回国。我们是否也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也许会出现的佼佼者提供背景和场所,让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做些工作。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2、公费出国留学和自费出国留学的关系。我国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在五十年代经过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高教体制由英美模式变成了苏联模式。受其影响,出国留学教育从选择专业、确定人选直到提供经费,均由国家主持和操办。这种公费出国留学的方式,对于统一规划人才培养,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也有弱点,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受国力、财力的限制,国家拿不出大批外汇资金来扩充出国留学教育事业,相对而言,就势必阻碍出国留学教育的发展。一七十年代未期,我国幽学教育在恢复公费出国留学的同时,把自费出国留学教育也提到了议事日程,这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1978年至1985年,公费出国留学人员为3万余人,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为数千人。·两者之间的差异仍旧很大。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过程中,都会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人才外流”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国对此也甚为敏感,故在政策上反映出厚公费出国留学而薄自费出国留学这种倾向,或者回避自费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好象已形成一种定论:公费出国留学能保证学成回国、防止人才外流;而自费流学难以保证学成回国,容易导致人才外流。笔者以为对这种看法应作分析。在西方国家,十分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加上国际社会的人才竞争,因此,即使公费的提供作为回国的条件,也决不会成为派出国与其派出出国留学人员之间的契约。出国留学人员学成是否回国,关键还在于本人的意愿,及其环境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公费出国留学人员可以放手不闻不问。恰恰相反,应当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成他们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

既然公费出国留学不能成为保证学成回国的有效措施,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投在出国留学教育上的外汇资金经济效益。换言之,把大量外汇资金用于资助大规模的公费出国留学上有失偏颇。为此,在出国留学教育上,把视线从公费出国留学为主转向自费出国留学为主,似有必要而这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普遍采取的战略。

而所谓“自费”,也就是以自力更生为原则,鼓励和协助获得出国留学资格的人员申请国外学校或机构的奖学金出国,国家可提供往返出国留学国的旅费并给予其他必要的协助,这是一种方法,另外,国家还可设立类似国外的出国留学教育基金会机构,经过必要的考核或推荐,向出国留学人员提供一定数额的助学金或贷学金。当然,还应建立严格的贷学金偿还制度。

争取国外学校或机构的奖学金对有出国留学资格的人员是否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据一些海外人士捉供的信息,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二流大学以上的研究院,都设有名额众多的奖学金,其数额除支付学费外,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它分成两种:一种是不附带任何义务的奖学金,另一种是规定作教授助教、帮助改卷或管理实验室等半工半读的形式。西方学校广设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利益、参与竞争的一种手段。因为学校或研究院要出人头地,不仅需要第一流的教授,也需要第一流的学生。助学金是全凭学生成绩的优劣来授予的。目前我国学生素质并不差,藉此不去争取国外的奖学金来发展我国的出国留学教育是十分可惜的。

3、归与不归的关系。现在对出国留学人员学成是否回国颇多微词。许多人往往以标准时间内出国人数与归国人数比为依据,从而推断出出去的多、回来的少这样的结论。由此产生种种担忧,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人才流失的严重状况,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的人则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看成是出国留学政策上的失误。进而呼吁有关方面制订更为有力的出国留学教育措施,保证人才不外流。笔者以为对此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否则难免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反而妨碍出国留学教育的发展。笔者的看法是:

第一,应搞清派遣人员出国留学的目的。国家派遣人员出国,无非是为了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日后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而这需要依靠学成回国人员在开展自己事业的过程中来实践。因此,着眼点在学成回国人员的能力的发挥和作用的大小,而决不是单纯的个人归与不归。换言之,把出国留学教育的目的聚焦在个人点上,是不足取的。关键是应准备充分的条件,让学成回国人员有用武之地。

第二,不能把归与不归作为衡量一出国留学人员是否爱国是唯一标准。出国留学人员是否按时回国,里面fl j能有爱国那一层因素,但又不能全归结为爱国问题。没按时回国,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的、有本国的、有接收国的。而在这三个最主要的原因中,各自又可分解为多种因素。如果一个出国留学人员学业期满,受到接受国有关方面的诚意聘请,希望他留下来协助搞一段时间研究工作,他也接受了,你说他不爱国,有说服力吗?出国留学人员在国外所形成的专长,因为在国内一时还找不到发挥的场所,他留在国外继续研究,恐怕也不能说他不爱国。

第三,不要过高沽计国外教育水平,以为留过学的人都有真才实学。现在,出国留学已成为我国许多人的新时髦,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它作为自己进取的目标。我们不否认国外教育有其长处,有其先进的地方,在整体上可能优于我国的教育,出国留学人员确能学到本国尚处在萌芽状态,甚至空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外教育并非完美无缺、炉火纯青,而且各个国家也并不是一种水平,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再加上出国人员素质、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不同,这就决定了留过学的人并非人人都出类拔萃,’水平和能力高于国内培养的人才。所以不应过于断信,认为出过洋的个个都有才华。为此,盲目强调凡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必须按时回来,而不首先看其的能力与水平是否有用,其实是一种不够完备的想法。

第四,对学成者应采取吸引政策,不要硬逼上梁山。对大多数出国留学人员来说,往往把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作为权衡他归宿的出发点。按我国目前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不可能向学成回国人员提供与西方国家同等水平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因此这对吸引归国人员莫不是一大障碍。假如硬性规定他们必须按时回国,是否切实可行呢?也不一定。因为出国留学教育并没有国际通法,一国的政策、法令在国外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要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非一朝一夕之功,应自始至终做到:在观念上对他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基本估计,在舆论上要作爱国主义的宣传,在感情上要加强多渠道的联系,在手段上要建立信息灵敏的反馈系统,在使用上要适当给予一些“择业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