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015-04-09 15:23:1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结合近几年来在工程硕士培养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与任课教师和导师座谈以及参加校企产学研研讨会等途径对工程硕士培养进行了研究,认为口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一)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有偏颇,生源质量偏低

近3年,工程硕士的招生规模每年都有大幅增长,教育部计划用几年的时问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达到1:1,而这些扩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应届本科生。但是,调查显示,口前仅有41%的本科生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有所了解;同时,当被问及未来保研或考研的力一向时,72%的本科生首选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仅有28%的学生因为成绩达不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录取要求而愿意选择保送或报考工程硕士研究生。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2011级、2012级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中,主动报考并被录取的仅占8%,其余均为调剂或推荐免试生源。

自2009年开始招生以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直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同时,招生保障措施尚未形成体系,录取分数一直低于学术型硕士,尤其是有些高校实行只允许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调剂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单向调剂”政策;而且部分高校没有为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奖学金、公费医疗等,使其待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差距甚大;此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导致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产生了“低门槛、低含金量”的认识。因此,报考工程专业硕士的学生大部分是成绩排名靠后的推荐免试生和报考志愿调剂生。更有甚者有些具有保送资格或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志愿的学生直接放弃了攻读专业硕士的机会,相关统计显示3年来此类学生占到近10%。由此可见,生源问题是制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口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问一般为2年,要求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含实践学分)。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问短,但是学分要求高。这不仅导致学生修学分的压力大,而且也使导师的培养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3大部分,其中部分是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有课程,部分是移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口前,专业硕士的招生数量相对较少且专业领域分散,而统一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相关调查显示,有65%的学生认为工程硕士的课程安排与自己的专业力一向关系不大,81%的学生希望课程设置更侧重于实践教学,60%的学生希望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由此可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需进-步优化调整,需要强化课程的针对性,重视课程教学力一法的更新,以满足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

(三)实践环节方面的培养机制不尽完善

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需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并实行双导师制。相关调查显示,口前高校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大多是与各大厂商签订实践合同;同时,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硕士的第二导师。因此,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力一面的培养机制不尽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不够清晰、具体,缺乏针对性。②培养协议对学生在工厂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③在安排学生的企业实习时问和课程学习时问时面临诸多突出的矛屑,如有些班级选择先实习后修学分,结果是学生没有修够基本学分,达不到毕业要求;有些班级是第-年上课第二年实践,结果是学生在实践期问忙于找工作对实习的完成产生了冲击。①第二导师的聘任制度不够健全,导师的责、权、利不明确,以至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四)学位论文要求较宽泛,对学生有误导

口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要能够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力一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相比,要求较宽泛,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口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而且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这对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部分学生误认为工程硕士的毕业要求低、容毕业灵活但不易就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