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 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4-03-28 10:01:2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基于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一个十月联考的工程专业的总称,其下面还包含着很多的二级学科,以及分类,而在近些年一直都是广受一些在职人士们的喜爱,不仅可提高学位,还能学到一些相关的技术知识,但是培养模式上,却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建立联络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由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培养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联络机构,为基于联合培养基地平台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在学校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关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突出培养基地的优势和特色,贯穿理论教学、论文选题、实验和答辩的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2、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突出工程特性

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开展培养工作的基本教学文件和重要依据。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依据联合培养基地的生产工艺特点和学生在企业不同生产工段的分布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技术水平,强调针对性和工程实际的需要,同时考虑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突出工程特色。

3、实现菜单式选课,体现培养计划的针对性

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开设与工程实际相关的课程,对一些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的课时适当缩减,提供相对丰富的专业课程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菜单式选课,突出因材施教原则。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课程理论结合实际

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等,除教师到培养基地授课外,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置1~2门专业课程为网络教学,学生可在工作之余灵活选择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授课教师应具有指导研究生的经历,熟悉生产实践,使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既能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又能把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为加强工程实践性,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人员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做专题讲座。

5、建立导师组,完善导师管理和激励机制

针对生产实际和学生的工作岗位,由校企双方的导师设置两个导师小组,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设置工艺组和设备与控制组。导师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组长由学校导师担任,副组长由企业导师担任,两个组长负责导师之间的协调、交流和沟通,导师组中的每个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各有侧重,又相互协调,实现导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的指导质量。

在联合培养基地的平台上,完善导师管理机制。对于学校导师而言,学校已有相关的管理、约束机制;对于企业导师而言,由企业纳人企业管理范围,其指导研究生的工作计入企业的工作范畴,并明确职责。学校为企业导师所付出的劳动给予一定的薪酬。

6、毕业设计的选题紧扣生产实际,提高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的选题重点应放在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上,课题内容可以包括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等多种形式,在导师组精心指导下,学生用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保证其学术水平能达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基于联合培养基地平台建立学生、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三方交流机制,解决毕业环节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保证论文的质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