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国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哲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国学
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 哲学类   二级学科: 国学

浅谈国学与中国文化的民族性

2014-05-14 14:41:56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外学相对应,正如其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一样,其理论初衷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旨在通过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唤醒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近代国学家认识到了民族存亡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血脉相连,将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救亡联系起来。康有为将保教与保国联系在一起,呼吁通过保教来保国便是基于对文化与国家命运密不可分的认识。谭嗣同呼吁变革不是尽采西法,而是恢复孔子之学和周公之法。严复将一国之固有文化与国性联系起来,大声疾呼失去了文化将亡天下;是几千年传承的中国本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品格,坚守中国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资格。

浅谈国学与中国文化的民族性

他意味深长地强调,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多事之秋,坚守中国本土文化尤为重要。梁启超始终对历史学兴趣盎然,在对历史的执著中注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遗传”,以此强化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彰显中国固有文化的民族性和主体性。章炳麟借助庄子的齐物论反复告诫人们: 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进而呼吁“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这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只有适合本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本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是中国之所以存立的根基。包括章炳麟在内的近代国学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坚守表明了文化的民族主义立场,这种立场是建立在对西学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下的,是在充分了解“他者”以后的选择和重建。

回顾近代的国学在职研究生历程可以发现,一方面,近代国学的初衷和目的在于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民族性,鼓励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中国近代社会的贫困衰微特别是受制于西方列强的屈辱境地使近代国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矛盾心理,交织着自尊与自卑的挣扎与抉择。他们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自卑情绪基于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忧患,初衷绝非是以西学取代中学,或惟西学之马首是瞻。由于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不足,近代国学家都在坚守中国本土文化时采纳西学以补中学,而非秉持文化保守主义。尽管如此,中国近代国学缘起的宗旨便是以中国固有之学应对西学,无论将中国本土文化称为孔教(以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中学 (以严复为代表)还是国学(以梁启超、章炳麟为代表) ,都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丧失之,中国将亡国。这就是说,国学是中国本土文化几千年含英咀华的结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对于中国人具有无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价值。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和主体性是近代国学有别于古代的本质特征,也寄托了近代思想家对国学的坚守和以国学唤醒民族精神、挽救中国危亡的希望。

尽管近代国学的缘起和初衷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和主体性,然而,在弘扬国学以及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近代国学家着意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相合之处,对中国文化的个性认识不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与西方文化相比的需要。近代国学从根本上说是面对他者以弘扬我者,中学在近代最大的他者是西学。为了与西学分庭抗礼,必须论证、比较中学与西学的优劣文野;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却使近代国学家始终着眼于二者之间的相同性,依据进化论的原则,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先进。沿着这个思路,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的当务之急是寻找二者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不是分辨其间的差异性,更遑论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特殊性了。第二,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羡慕不已,这是近代思想家呼吁学习西方文化的动机。在这个背景下,肯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通、相合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以西学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之梦,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和振兴中华的愿望,也在某种程度上诱发了中国人的文化自卑心理。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到了近代,确实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借助与西方文化的相合,近代国学家为中国本土文化注入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等价值理念,推动传统文化的内容转换。出于以上原因和心理,他们在治国学的过程中,一面侧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内部开发,一面采撷他山之石,与西方文化、佛教文化的互释成为主要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代表的世界文化相合、相通,其后果则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似、相通中夸大中国本土文化的普遍性和共性,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遮蔽其民族性和个性。由此,便出现了中国近代国学的悖论:国学的初衷是为了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近代国学家采取了比附西方文化的做法,在张扬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的过程中,忽视乃至遮蔽了其民族性和特殊性。

近代国学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态度充斥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表现在行动上便是:一方面,将中国的贫困衰微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断言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不如西方,这使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即个性成为中国文化的阿基里斯之踵。另一方面,为了救亡图存,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办法只能是攀缘、比附西方文化,通过掩盖中国文化个性的办法来证明中国文化并不落后或过时。矛盾纠结的结果是以共性遮蔽个性,在与西方文化的相合、相通中掩盖、忽视中国文化的个性,消解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