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院校隶属: 教育部 简称:武汉理工 地址:武汉市珞狮路122号
  • 211
  • 博士点
  • 在职研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官方网址:http://www.whut.edu.cn/ http://gd.whut.edu.cn/
报名电话:400-611-2986
电子邮箱:xxgk@whut.edu.cn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12-26 16:59:5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专业概括:
武汉理工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港口、海洋、航道、机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与养护,机车、汽车、航舶及航空器运用工程,铁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工程及控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规划、经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能独立担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可胜任学科领域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方向:
1、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3、道路与铁道工程
4、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5、物流管理
6、智能交通工程
7、桥梁与渡河工程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0321035-44

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

100

5

1-2

外国语学院

必修

23210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321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思政部

0521001

数学物理方法

40

2

1

理学院

任选2门以上
数学课程

0521006

应用数理统计

40

2

2

理学院

0521003

矩阵论

40

2

1

理学院

0521007

随机过程

40

2

2

理学院

0521010

数值计算

40

2

2

理学院

0521011

数学模型

40

2

2

理学院

1621006

运输机械运用工程理论与技术

36

2

2

能动学院

智能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1622096

交通系统安全技术

36

2

1

ITS中心

1621008

智能运输系统关键技术

36

2

1

ITS中心

1621005

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

36

2

2

能动学院

1621007

交通运输工程学

36

2

1

能动学院

ITS

航运学院

1622018

可靠性工程

36

2

2

能动学院

1821024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

36

2

2

物流学院

物流管理

1821029

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

54

3

1

物流学院

1821027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

36

2

2

物流学院

1421058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

36

2

2

交通学院

1421059

供应链设计与优化

36

2

2

交通学院

1421027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

36

2

1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421057

运输经济分析

36

2

1

交通学院

1421030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

36

2

2

交通学院

1421035

运输管理

36

2

1

交通学院

1421055

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理论及应用

36

2

1

交通学院

1421040

弹塑性力学

54

3

1

交通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

1421004

有限元方法与程序设计

54

3

1

交通学院

1421333

高等土力学

54

3

2

交通学院

桥梁与渡河工程

1421060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54

3

2

交通学院

1521001

船舶安全与可靠性理论

36

2

2

航运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1521112

船舶控制理论与技术

36

2

2

航运学院

1521003

交通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

36

2

1

航运学院

1521004

科研与学术论文写作

18

1

1

航运学院

1521005

交通中的数学问题

32

2

2

航运学院

1221005

现代信息理论与传输技术

40

2

2

信息学院

1021018

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

36

2

1

自动化学院

 

 

 

 

 

 

 

 

 

 

 

 

 

 

 

 

 

 

 

 

 

 

 

 

 

 

 

 

 

 

 

 

 

 

 

 

 

 

 

 

 

 

 

 

 

 

 

 

 

 

 

 

 

 

 

 

 

0322001-005

第二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

80

4

2

外国语学院

各方向可选

1622011

机械失效分析

36

2

1

能动学院

载运工具运用
工程

1622012

表面改性技术

36

2

1

能动学院

1622013

设备管理与维修决策

36

2

2

能动学院

1622014

船舶轴系工程

36

2

2

能动学院

1622037

流体润滑理论

36

2

2

能动学院

1622015

设备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价

36

2

1

能动学院

1622016

再制造与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能动学院

1622017

设备诊断学

36

2

1

能动学院

1622019

摩擦学原理

36

2

1

能动学院

1622025

交通系统仿真及应用

36

2

2

ITS中心

智能交通工程

1622060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及应用

36

2

2

ITS中心

1622115

水上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

1

ITS中心

1622024

GPS GIS RS技术及应用

36

2

1

ITS中心

1522003

导航系统理论与实践

36

2

2

航运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1522001

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36

2

3

航运学院

1522007

海事应急与搜救

36

2

2

航运学院

1522016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

36

2

2

航运学院

1522017

地理信息系统与建模

36

2

2

航运学院

1522018

现代水路货物运输技术

36

2

2

航运学院

1522019

船舶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

1

航运学院

1522020

地球流体动力学和数值方法

54

3

2

航运学院

1822024

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

36

2

1

物流学院

物流管理

1822036

现代港口物流管理

36

2

2

物流学院

1822043

现代项目管理学

36

2

1

物流学院

1822037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36

2

2

物流学院

1822015

绿色物流理论与方法

36

2

1

物流学院

1822041

物流管理学科前沿

36

2

2

物流学院

1822023

物流管理专业英语

36

2

1

物流学院

1822021

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管理

36

2

1

物流学院

1422053

区域经济与物流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108

仓储与配送管理优化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55

物流信息组织与管理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56

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21

专业英语(物流)

40

2

2

交通学院

1422059

物流与电子商务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09

港航综合物流理论与实践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122

专业英语(交管)

40

2

2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422039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技术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37

交通运输信息管理技术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040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仿真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041

交通投融资管理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42

交通运输战略管理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49

现代交通工程学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092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与分析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047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93

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110

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实践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11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14

静态交通规划与管理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13

慢行交通规划与管理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15

道路与铁路规划设计理论

54

3

1

交通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

1422123

专业英语(道铁)

40

2

2

交通学院

1422124

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25

路基结构与设计理论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126

道路岩土工程

54

3

1

交通学院

1422094

道路试验与检测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095

桥梁结构动力学

54

3

1

交通学院

桥梁与渡河工程

1422096

高等混凝土结构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97

桥梁结构试验

36

2

2

交通学院

1422101

桥梁概念设计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099

大跨桥梁施工装备技术

36

2

1

交通学院

1422100

道路与桥梁安全工程

54

3

2

交通学院

必修

环节

 

各相关学院硕士实践环节

 

2

1

各相关学院

 

9922001

开题报告

 

1

2

研究生院

 

各相关学院硕士学术活动

≥5次

1

3

各相关学院

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论文题目确定后,应分阶段进行论文总结工作。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必须达到研究生手册的有关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
为检查教学效果,确保培养质量,凡是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对研究生进行考核。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的有关要求,按武汉理工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师资力量:
武汉理工大学现有教职工5507人,其中,教授775人,副教授177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12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27人。

科研成果:
近10年来,武汉理工大学科技研发投入30多亿元,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成果。2012年,学校科技经费6.535亿元。学校在“武汉.中国光谷”建有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占地880余亩。2012年,学校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17.38亿元。

学术交流:
武汉理工大学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28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年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先后批准在学校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等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8年,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先进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09年,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WUT-HarvardjointNanoKeyLaboratory),国际纳米材料技术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Charles﹒M﹒Lieber任实验室主任;2010年,武汉理工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了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2012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建立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建立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2013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混凝土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建立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2011年,学校进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

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导师(导师小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如下: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
2、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
3、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深入掌握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
5、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