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法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专业代码:030103
一级学科: 法学类   二级学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学博士生的培养途径

2014-04-29 17:03:18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最近,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指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我们在此就以苏州大学为例,对于宪法学与行政学博士生的培养来探讨一番。苏州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与行政学学科博士点是1998年获得的,近几年来,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在职研究生学科建设上仍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建设好该学科上,苏州大学坚持从师生两个方面来努力,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的博士生人才。

宪法学与行政学博士生的培养途径

一、克服困难,不断进取

明确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培养在建设宪政国家和法治政府远大目标下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信心,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当今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过程中,虽然有历史的曲折和局部的倒退,但总的趋势非常明显,那就是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或用一语概括之:现代化。当代世界的现代化具有广阔而深刻的涵义。除了器物(物质、科学技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现代化之外,更重要、更深刻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以及思维方式等器物之外的现代化,其中制度现代化(以政治法律制度为核心)则是最稳定、最恒久、最有价值的现代化。回顾和总结历史,可以认为: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史从其最深刻的本质来说,就是在国际潮流的冲撞搏击中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其中包括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化。法制的进步和完善,一步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宪法与行政法的进步自然一步也离不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的指导。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的培养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和法治政府高度来认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的意义,才能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知难而上,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二、坚持标准,把好各个环节

从国家《学位条例》等法律规范角度研究国家对法学博士生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培养具有本法学学科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尖子人才,是培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的目标和标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学位制度是近现代西方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博士生培养质量是衡量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对于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创造性应该是新一代人才的最基本特点。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很大,这就需要导师们把握好各个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把培养质量放在首位。

三、树立科学人才观,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博士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过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入学资格,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功底和独特的知识结构背景,要不拘一格选拔优异的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所谓高层次人才,首先就在于其高质量。为此,必须在学生来源上把好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近几年招生中,我们注意生源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注意不拘一格选择人才,不要搞清一色。要吸收从学校到学校的有浓厚理论兴趣的人才,也要吸收从实践工作中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人才;要招收那些长期与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打交道的学生,也要注意考察从别的领域或具有其他领域专门知识而又对本学科有特殊兴趣的学生。他们在一起学习,可以知识互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触发思想火花,往往收到异常优异的效果。当然,他们必须有最基本的共同的专业语言,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四、关注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关注实际、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应该成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实证的调查研究方法不可缺少,应该作为博士生的基本功训练。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以思想指引行动、影响行动乃至推进行动,实为思想者的天职。附带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要关注提高博士生的实践能力问题,目前博士生的理论知识大多没有问题,但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医学院的博士不会看病,法学院的博士不会写诉状,并不罕见,因此,社会上流传着一种可笑可叹的讽刺,形容一个人“傻”的程度,往往说“某某人傻得像个博士”,这当然是一种误解,博士不是万能的或十全十美的,但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注重基本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训练

不可忽视入学第一阶段的基本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提高训练。阅读和钻研大量专业著作和文献,尤其是借鉴国内外最新资料是博士生的基本研究途径。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宪法学基本理论、行政法学基本理论、公法原理、涉外经济行政法等课程,展开课堂讨论,并写出专题报告。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研究生虽然感到有压力,但事实表明,通过互帮互学,得到了提高,绝大部分的专题报告经过修改和补充都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学生的基本功得到了锻炼,尝到了科研的甜头,为博士论文的开题和撰写打下了基础。因此,进入博士生学习后第一阶段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博士生的外语运用和训练不能放松,他们对于第一手外文资料的掌握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外语掌握得好,吸收国外信息就快,成果往往更具有国际意义。

六、着眼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学术意识的养成

要十分注意保护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批判学术意识的养成。最近读到一本介绍美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情况的书,书名是《细读美国大学》,该书内容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强调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研究自由。其中提到美国1915年有一个《学术自由与教授终身制委员会总结报告》,报告提出:由于人类在学术和科学上的努力至今仍处于萌芽状态,而且与浩淼无际的宇宙相比,我们对于人类生存总体意义和目的的阐述还远没有达到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精心保护人类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任何进步,赋予探索者完全的、无条件的自由,从而使他们能够放手去追求真理并随时发表其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应当成为人类心灵的避难所,应当保证任何探索都不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迫害与责难。

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它的生命力在于批判性和原创性。所谓批判性就是指对人们思维的惰性的突破,是对现成的已成思维定式的观念、理论、学说的理性反思,以及对由于私利而导致的思想垄断和故意掩盖真理现实、经过刻意雕琢的意识形态的冲破。所谓原创性则是指研究者决非简单地、机械地照搬、照抄现成理论和学说以及外来思想资源,而是立足于对本国、本民族社会结构、历史进程、社会各阶层、各行动集团之关系与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而创造性地、构建性地发展出专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概念系统和知识体系。因此,应该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批判性、原创性思维和独立的,而非依附性的学术人格。宪法与行政法都属于公法,有一位著名比较法学家在对公法与私法命运的深刻比较中提出过公法具有“脆弱性”的观点,认为公法研究者的研究具有更大的风险,或者说更容易由于当政者的喜好或厌恶而决定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的命运。因此,更要提倡公法博士生的献身学术、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品格。我们对于博士生的学习采取积极引导和鼓励态度,非常注意尊重和保护他们的独立思考权和言论自由权。

七、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根据每个研究生阅历、教育背景、学术兴趣、学术专长的个性化特点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加强个别指导,提出特殊要求,为人才脱颖而出尽可能创造条件。为此,博士生教育更要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我们在组织研究生专题讨论和指导他们写作论文的时候,都尽可能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赞扬他们有个性的发言,有个性的选题。

八、突出“原创”性,把好论文选题关

把好博士论文选题关,选题突出“原创“性,即鼓励选择别人没有研究或者虽有研究但没有突破的有价值的课题攻关,避免课题重复和资源浪费。博士生论文水平高低是检验博士生质量的主要依据,鼓励研究生优秀成果推向社会。好的选题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题目的解决有理论意义或者实践意义;二是这个题目不是炒冷饭,尽可能不要与他人重复,即使相同的题目也要作出新的贡献,避免做无用功,做重复劳动;三是必须由自己来做,因为自己有某些优势,或者有特别的浓厚的兴趣,或者已经积累比他人特别丰富的资料等等。博士生论文水平的高低则通常是衡量和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目前博士生论文质量良莠不齐,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不深,创意不多,急于求成,甚至滥竽充数。其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充斥和弥漫与当今学术界的浮躁之风恐怕是主要原因。治理方法也应该采用综合治理方法,还是应该提倡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把关。对于写出优秀论文的博士生应该激励,并帮助或推荐其作品发表或出版。

九、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鼓励跨学科研究

鼓励博士生跨学科研究,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做到学术信息资源共享,提倡高校之间以及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对于不同学科知识背景、不同知识结构的博士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原有优势,鼓励他们在选题时进行跨学科研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与其他法学学科之间、与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之间都有联系。鼓励研究生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寻找有价值课题,更容易出成果,出人才。博士生,顾名思义是“博学之士”,因此知识应该渊博,应该视野开阔,交流是必须提倡的。为此,我们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条件。

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方法

与时俱进,不断积累新知识、接触新理论、探讨新方法、学习新技术是博士生导师对自己的资格要求。以服务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教育观念并不否认导师的重要作用。当今中国,法学理论和知识可以说处于“爆炸”状态,导师首先面临一个不断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更新和理论更新的使命,他们必须首先挑战自己。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毕业后让学生们终身铭记的将是那些以身作则,在工作上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学业上曾经给予他们帮助、指导和挑战的导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