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文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新闻传播学
专业代码:050300
一级学科: 文学类   二级学科: 新闻传播学

我国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起点及研究进程

2014-07-29 21:41:5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以我国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为依托,学界对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探讨随着其学科地位的提升而逐渐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总体而言,其关注度仍然较低,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的培养日标显然还有相当的距离。

研究中,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支撑平台,以1979一2012年为考察时段,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翻阅。笔者首先输入“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关键词,结果显示该时段此类研究文章仅有5篇。接着,笔者分别输入“新闻学在职研究生教育”和“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搜索结果分别显示为8条记录和2条记录(为避免重复计算,此处笔者把“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剔除在外)。随后,笔者再输入“新闻学硕士”和“传播学硕士”,搜索结果显示关于新闻学硕士教育和传播学硕士教育的研究文章分别为5篇和1篇。然后,笔者又分别输入“新闻学博士”和“传播学博士”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关于新闻学博士教育和传播学博士教育的文章分别为3篇和3篇。最后,笔者又输入“新闻传播学博士”,结果显示关于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的文章有1篇。另外,笔者还分别输入“跨文化传播学教育’、“跨文化传播学硕士”和“跨文化传播学研究生”,检索结果显示没有关于跨文化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类的文章。人致可以看出,自1979年至2012年,国内关于新闻学和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文章仅有28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仅为巧篇。

从研究进程上看,根据人量的文献调研显示,迄今为IF我国最旱对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发表见解的学者乃我国新闻学界泰斗人物温济泽先生。他所撰写的《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是有史可查的最旱、最有分量的关于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文章。该文章登载于1984年《中国新闻年鉴》,对1918年至1983年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轮廓式的勾勒。随后,在时隔15年之后的1999年,北京)’一播学院的张玲、金洪海在《北京)’一播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陆新闻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及发展》的文章,对1983年以前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和曲折进程做了深入而细致的梳理。同年,北京)’一播学院的另外两名学者赵玉明与郭镇之发表的《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八十年》也简明了介绍了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2000年,金洪海、张玲、贡爱强发表了续篇《中国人学新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着重描述了自1983年至2000年间的人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2001年,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教授郝勤在该院学报上发表文章《我国首届体育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的探索》,第一次把体育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纳入教学研究体系。2001年,厦门人学新闻传播系博士生陈如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发表了《关国加州州立人学富勒顿分校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自一度开始将视角移向海外,为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国际化的参照。这是我国学者对国外新闻学在职研究生教育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开端。2002年,陈辨如继续发表文章《关国的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从办学方向、专业管理、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儿个方而考察了关国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也是我国第一篇研究国外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文章02005年12月7日和8日,新华网与《新华每日电讯》相继刊发《新闻教育的失败: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和《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自一度披露新闻学博士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当时的新闻博士素质培养提出了质疑,先后被数十家媒体转载和评论,在舆论界引起重人反响。

2006年《今传媒》记者木东邀请华中科技人学新闻系卞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新华社湖北分社高级记者、博士方政军和中国人民人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就“新闻学博士素质培养,、“新闻学博士教育”及“新闻传播学者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发表文章《新闻博士不会写消息,谁之过?》。这是学界和业界首次以集体呈现的形式,来探讨新闻学博士教育问题。同年,厦门人学人文学院副院民、博士生导师陈培爱在《今传媒》上发表《突出特色锐意创新—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建设的思考》一文,自一次以论文形式针对我国新闻学博士点建设提出策略性的意见和建议。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人陆各卞要新闻院系的20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关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人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结束后,复旦人学博士生张晓锋、马汇荣撰写《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占卜一“中国社会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圆桌会议综述》,以数据为支撑,以会议要点为人纲,对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的问题进行了直观地解剖,系统地汇总了与会人员的发言精要,人胆地提出建立硕士点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并对设置新闻学专业硕士提出了设想。2007年,由吴廷俊教授指导的华中科技人学硕士生侯建军将其硕士学位论文定位《英关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自-次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英、关三国的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系统而全而的对比分析,极人地丰富了新闻传播学高端教育领域的文献资源。2008年,复旦人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春阳在《今传媒》上撰文《直击中国传播学博士教育困境》,第一次严肃地针使了我国传播学博士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七人严重问题02009年,中国人民人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组”的方洁、郑保卫、雷蔚真、李玉洁等经过人量数据调研和统计,发表《国外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情况研究报告—关于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考察与论证》,再次明确提出将新闻传播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划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种不同取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2010年3月,复旦人学新闻学院教授胡春阳在《新闻人学》发表论文《关国传播学博士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后又于5月在《国际新闻界》发表另一续篇《中国传播学博士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以关国为参照系》,把关国的传播学博士教育模式引荐到中国。同年,专业硕士首度获批在中国的新闻传播学院试行。为此华中科技人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约请了牵头和直接参与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论证的4位学界重量级人物童兵、郑保卫、徐弘和张昆,组织了一次笔谈,并发表文章《专业硕士: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人变局》。该文章对囊括了4位学者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同视阂的分析,高屋建领而又切合实际,为2011年即将招生的48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提供了重要的办学思路02011年和2013年年初,又是我国学者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的空窗期。期间没有这方而的学术型理论文章呈现。

因此,从学者们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进程来看,在我国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教育走过的半个川_纪的历史中,学界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曾经出现过两次断层。第一次断层出现在1985年至1998年之间,即在中国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正蓬勃发展的时候,学界忽视了对其的跟踪关注和研究。第_次断层出现2003年至2005年间,即在职研究生扩招的初期阶段。第三次断层出现在2010年以后,即201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我国学术型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和专业型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双轨并行”的培养时期,第一批专业型在职硕士研究生也进入了毕业阶段。应该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段,学界对于我国新采取的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应有一个探索式的研究,但日前依然没有这样的文献资料呈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