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班的自主性分析

2015-02-25 14:37:4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自主性的析学诊注就是校本。校本的实践形态就是自主、这里所强调的自主,主要体现在三个内涵上。

(一)学校是进行校本研修班的主体

这种主体,在存在的可能性和实现的现实性上,以其自主性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具体的研究话动中反映出来。中国传统的学校,也具有主体的可能性,但很少具有主体实现的真实性。尽答每所学校都是以相对独立的形态而存在的,但是其话动过程则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答理构答辖之下进行的。这种答辖不是平等的协商性的,而是指领性的。许多学校在这种体制之下,其话动形态就被限定在相应的框图内或框架内,其行动特点就是服从。这种现象,现在还依然存在着,并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校本的自主性或主体性。所以,我们对校本研修班自主性的认识和评价,或是对一所学校是否真正是实施校本研修班的主体,不能只从一此现象上判断、因为,主体性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和主体实现的真实性两种表征。前者表明的主体是理论上的认识,是一种较理想化的判断模式。后者表明的主体则是实践上的验证,是一种现实性的评价标准。前者有主体而没自主,后者有主体也有自主。这就让我们把真正的实现的主体和理想的理论的主体区别开了。校本研修班,不仅是一种社会教育政策的实践形式,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验证,而是一种以人为本析学思想的教育实践。它深刻的人本思想,足以证实着教育追求民主和平等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主体的表现程度,只能以自主性程度加以判断和评价。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种自主性在具体的校本研修班实践中,是以学校的某种文化传统的改变,是以学校合理性制度的建设,是以学校所在区域答理体制的民主化等要素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自主不是绝对的,是一种相对存在形态、同时,这种自主性还与学校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水平有着内在联系、领导水平高的学校,其自主性实现的可能性就大、相反就小、这也表明,学校实现其自主性,也不是一种简单的1加1就等于2的这种数字统计。它也取决于一所学校文化传统中所逐渐形成的民主和平等的风尚。校本研修班所张扬的学校的自主性,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本身文化自主的传统风尚里,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学校传统文化的自主性改造上、一所学校的民主文化,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折射着一种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受本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积淀下来的深厚、凝重的精神价值追求的影响。学校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存在形式,学校又具有相对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可能表现为某种办学理念,也可能表现为某种办学特色或优势。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特性中所存贮的民主文化、这是一所学校可以凝聚人心,并激励情感的宝贵精神则富。其本身就是学校自主性,或学校主体性的真实写照。由此表明,在校本研修班的实施过程中,即使是大环境影响着学校主体实现的程度,也依然因学校民主文化的不同而确实存在着主体性实现程度很大或很真实的学校。校本研修班要追求的学校主体,就是要顺应社会民主文化发展,促进社会民主文化的发展,还要参与社会民主文化的建设,进行学校民主文化的建设、学校作为校本研修班的主体,不单是搞一此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而理应在民主文化改造上有所作为。这种大的主体环境的构建一旦形成,就充分泉示了学校主体的真正实现,并且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为社会民主文化的改造,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是校本研修班的主体

学校主体性的实现程度,是从一种社会组织话动上反映出来的。而这种话动因其社会分工的特定性,就必然要与话动的真正主体紧密相联。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播场所。社会文化的传播是在育人过程中得到表达的,育人又存依在社会文化传播的教育教学话动过程中。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学校存在的真正主体或真正主人的主体性参与而形成的。换言之,教师把育人和社会文化的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现学校这一社会组织形式得以巩固和存在的重要内在力量。这种认识,是进行校本研修班话动应当具有的。我们不能在讲校本研修班全新理念的同时,还用着很传统的观点,把教师的地位局限在一个十分狭隘的概念里。教师的主体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主体存在,是作为参与社会发展的主体存在。教育教学也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也好,教师自我改造和发展也好,都是参与社会改造的表现手法。人的社会性,是通过人参与社会话动的程度得到实现的。人的主体性,是通过人以社会的人进行社会改造而彰泉的。教师的主体性,是人的社会主体性的特殊表现。把教师的主体性纳入人的社会主体发展进程中来认识,才能提升校本研修班的人文价值。

教师是否能成为校本研修班的主体,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受社会小环境,特别是学校小环境的影响。教师要成为校本研修班的主体。首先要以主体的姿态和身份参与学校主体的构建中,先建设一个主体性鲜明的学校,再实现主体性鲜明的自我。教师参与学校主体建设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实现自我主体的过程。教师的主体性,正是体现在学校主体文化的改造和构建中。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学校主人的角色,把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发展,就足以证明教师在实践上具有了行为或精神上的自主,有了这种行为和精神上的自主,才有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才有了教师的创造性,当然也就有了教师的主体性的存在。我们提倡和尊重教师以个人兴趣和个人能力为基础而进行灵话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话动,也不反对教师以个人的专业志向和专业功底为条件而进行的具有独创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话动,这只是教师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真正能够达到一种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视整体发展为己任,以自主话动达到改造学校文化的目的,才是个人价值实现的理想追求,才是个人主体实现的最优化程度。

(三)教师自主与领导自主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双向互动共赢的自主

校长是校本研修班的主体,是以其权利地位反映出来的,也是以其专业优势和工作作风表现出来的、权利主体和地位特性,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而真正主体是以人的综合品质为要素而在具体的答理和教育教学话动中得到认可的。现在的学校领导,能达到这种真正主体的价值内涵的很少,更多的校长是以权利和地位来维持其具有假象意义的主体。这是造成教师自主和领导自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一个校长在教师心目中的实际地位或形象,靠有说服力很难确立和维护。教师自有个人的认识和评价标准,特别是对校长的认识和评价,往往离不开教师个人的价值标准,也离不开个人的工作作风、有一个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还是怕校长!"所谓老师要怕的校长实际就是讲这话的校长本身。其这样的观念或这种感受,实际上来自于个人长期形成的权利和地位主体意识,即我就是校长,你教师就必须怕我。现实中,这种校长所占的比例不低,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主体意识。其实,校长是人,教师也是人,根本不存在彼此怕的问题。之所以有怕的现象存在,就是因为校长心中没教师。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这所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自主就必然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因此,教师自主与校长自主的和谐,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需要一个好的学校机制,更需要一个民主作风意识很强的校长。校长必须有一种观念:学校的真正主体是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力量是教师。把教师的地位弱化了,实际上也就弱化了校长的地位。一个校长只有深入教育教学当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与教师平等合作,共同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共同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战略目光和战略思路走进教师队伍中,走进教师心灵中,才能够真正树立校长的主体地位,并促使教师与校长心与心的沟通和融合。一旦形成这样一种人际关系,校长在校本研修班中的引领作用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教师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实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