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班:为教师新课程的诉求寻找出口

2015-06-17 15:52:14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网络研修班最先是在教师的自发使用中萌芽的。与中国绝大多数网民的上网历程一样,教师最先是浏览,然后开始通过论坛、评论等方式参与,或是用博客建设个人的自主空间。冷玉斌老师的博客最早设在“中国博客网”上,这是一个以读书笔记、教学随感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家园,冷老师通过博客找到了一大帮朋友,给他最深的感受就是所有人表现出的“专业热情”,在一个自由的网络空间内,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感,没有了陌生感,虽然素未谋面,大家却无比熟捻地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讨,既专业又活泼,每次回贴时总有很强的在场感,教师的热情被点燃了,从而愿意参与更多的讨论,尤其是“我更看到了他人的热情!”冷老师这样回忆他与网络初识的岁月。

对教育怀有深情、热情、激情,这是一大批新课程人在课改之初时最常见的精神面貌。面对挑战,新课程人不断追问,课改是什么?课改改什么?该如何去推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应该如何进行管理?新课改下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修班学生的学习方式该怎样转变……现在看来,这些困惑似乎部分已经得到了解答,但在当时,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这些都还是略显新鲜的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教师去思索,反思长久以来被动执行的教学行为,更激活了教师渴望表达、渴望被认同、渴望提升教学价值的热情。

文昌市烟墩小学校长陈其欧说:

“农村教育的舞台有多宽,乡村教师的心就有多宽。有人认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师资力量的差距,认为乡村教师没有追求,也没有理想。而我们的体会是乡村教师并不是没有追求,也不缺少理想,缺少的恰恰是一个舞台,缺少的是在良好环境下的引导。”教师的热情一旦与网络结合,将释放出不可估计的能量。陈其欧校长所在的村小2003年只有29个老师,月平均工资700元,学校一年全部经费仅4万元。学校咬牙买了两台电脑,在陈校长的号召下,老教师借钱给青年教师买电脑,青年教师给老教师下载信息。看博客、写博客,反思教学非常活跃,许多老师每天晚上用两个小时上网,从网站研修班中学到很多东西,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心态也好了。后来学校又通过博客搭建了自己的网站,老师们感到很骄傲,能够及时了解外界的变化,进步的愿望变得更迫切。从陈校长发现网络的存在拉进第一根电话线开始,他率领全校教师艰难地趟出了一条农村教育的网络教研之路。

为了鼓励大家,时任海南教研培训院院长的蒋敦杰研究员在自己的博客上大力推荐烟墩小学,他用深情的文字写道:“文昌市烟墩小学的探索感动着、激励着所有到会的人。在烟墩小学,一位理念先进的校长带领一群朝气蓬勃、具有理想追求的年轻人,不仅承担着神圣的育人责任,而且还以崇高的境界,卓越的努力,率先用技术改造着乡村教育,改变着乡村学校的教学和教研,成为乡村的一盏明灯,一盏在乡村传播和实践着先进技术、先进文化的明灯。”蒋院长的话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陈其欧在网上发表回复,“愿做一盏明灯是我们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心愿,我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农村小学的教研环境,去改变传统的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方式,让教师充满活力,让工作充满激情,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激情与理想感召之下,一线为网络研修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河北唐山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主任高启山回忆当时在硬件较薄弱的农村推广网络教研,那时要达到每个农村教师都能够“随时上网”的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条件具备的学校,校长支持,会安排专门的时间鼓励教师上网参与;条件不具备的学校也不等于不能够参加网络教研—不少农村学校至少能保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于是,丰润区个别条件差的乡镇就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安排专门人员(一般是一名学校的教导主任)负责在网络上“上传下达”—各学校通过电话或者传递文稿的方式搜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将这些问题上传到在线研讨板块中,再将问题解答情况及时下载,打印并发给相关学校和教师。高启山主任认为,参加网络教研,核心的问题不完全是学校的硬件,而是校长的观念,校长重视,实现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问题才能够解决。

仅有激情是不够的。课程改革有很重要的一种追求,就是对先进文化的追求,即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建立一种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文化必须体现在制度层面才能产生长效的作用。基于教师个体的探索之上,有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网络教研的区域实施。国家课改实验区南昌市东湖区早在2001年即开始从全新的视角探索教研发展的新方向,他们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实现在线管理和在线指导的县区级教研网站—“东湖教研在线”。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他们依托该网站致力于探索对接校本教研的网络教研新途径,通过共享资源、分享经验以及教研员的高效反馈与在线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省级区域里,海南省起步较早,时至今日已经形成网络研修班品牌。2004年秋,海南省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由于在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师资队伍、专业支持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海南省在新课程实验的准备阶段就开始谋划应对之策,把网络技术在新课程中的科学运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05年初,《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颁布,特别提出“提高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数字化教研新路”,对全省教研机构和教研工作者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一是“全省教研系统和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好省教研培训院合作建设的网络教研平台和学校的校园网,开展数字化教研探索,努力突破我省教研力量不足和课程资源匾乏的瓶颈,提高教研效益”。二是“省教研培训院要制订好《全省中小学教研的网络支持计划》。通过教学信息的提前发布、网上论坛、开放评选、网上调研、专家咨询、在线辅导、典型推介、资源积聚、跟进管理等多种方式,组织好上下协调的网上教研互动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资源效益,放大教研功效,为全省中小学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协作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要建设和利用好师生成长博客网站,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之间搭建起跨时空沟通的平台。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及时了解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及时解决问题,开辟师生主动参与课程和学校管理的渠道,促进民主平等、自主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几年下来,海南省借助网络有效地延伸和放大了教研功能,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不足、远水不解近渴的难题,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支持,网络“让教师心中充满阳光,让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研究走进教师的生活”,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海南省还开展了网络建构式评价探索,破解了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20%必修学分)常态化实施的难题,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往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上延伸,成为课程改革推进中的新亮点。

几年的时间里,一线教师的网络应用日渐扩展,参与人群呈现井喷式增长,区域网络研修班探索方兴未艾。中国互联网界在2006年才迎来博客年(博客是当时网络互动最为普遍的一个应用),其标志是以新浪为首的各大门户网站开始重视博客业务,以名人博客、社区等争创博客品牌,而此时,中国的教育博客早已润物细无声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形成了所谓“四大教育博客”,即苏州教育博客、浙江海盐教育博客、山东临淄教育博客和广东天河教育博客。正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预言的那样:“教育Blog的进一步发展正在促成不同区域的教育Blog群走向联合,全国教师智慧资源联合的时代已经来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