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型医学在职博士培养的发展趋势分析

2015-05-05 15:27:3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要求科研型医学在职博士的培养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模式也必然在内部要素自我更新、重组,协调发展的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其总体趋势呈现多元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注重多元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大趋势。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科技问题需要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专业背景运用各自的理论、思维、观念、技术和方法协同合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寻找切人点。生命科学领域尤其如此,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表明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国际间与学科间的协同合作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应顺应这种趋势。培养模式不能千人一面,不能搞大一统,而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要求,只有多元多样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实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才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像美国很少有PhD的学士、硕士背景是同一专业,他们的指导小组成员也包括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导师。这些无不昭示着未来的科研型医学在职博士的培养模式将更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

立足国际水准,培养精英型人才。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教育国际化的空间更为广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去学习,为本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廉价的“雇员”、“打工族”,也为推动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占本校学生总数的29010。日本已在美国建立了几所大学分校,为培养日本的跨国人才服务。德国正计划建设国际远程学习大学,规模为2万人。各国的共识是改变“只扫门前雪”的封闭教育观念,在本国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寻找适合自身的在职博士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生源竞争的国际化,培养过程的国际化,培养手段的国际化以及毕业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以培养出与国际上对等、在国际上认可,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性人才为最终目标。

尊重人才个性,培养创新性人才。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国家学位教育的最高层次人才,用一种规定,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研究生显然只能扼杀人才的个性,结果必将如齐白石先生告诫其弟子的那样“似我者必亡”。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创新是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是治学的高层心理状态,它要求把个性教育深人到学术品格的心理层次,把在职博士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术上的创造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注重学生学术个性化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潜在的创造性,产生不了创造性的成果,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比如美国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导师指导个性化,课程学习个性化,研究设计个性化,学制也有相当大的弹性。美国模式的成功充分证明尊重人才的个性发展是在职博士生教育之本。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