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职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分析

2015-10-16 16:54:5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十分缺乏专职的在职博士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现在的在职博士就业工作也基本上与本专科生和为一体,因此专职人员数量少、素质低,难以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服务。从在职博士自身方面看,现在硕士生中应届本科生考取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方面他们高中阶段,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就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高考志愿选择时受父母、老师的影响较大,常常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甚至许多考生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的关系,考研时虽然开始考虑就业和将来职业发展,但部分受所学专业局限,部分出于逃避本科就业压力,希望通过读研提高就业层次的期望值过高,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难以科学和现实。

这种状态下,做为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如果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很难找到一个理想职业的;如果无目的、无规划地盲目就业,势必会影响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而且,在职博士的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培养质量、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因此,应该结合在职博士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适时、适宜的多角度选择确定好在职博士职前教育的各方面基本内容。

(1)职业生涯理论教育

在职博士一般具有较强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在深入开展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学习和研究的同时,必须了解基本的职业生涯理论,如前述之职业发展阶段划分,职业选择理论、人职匹配理论、人业互择理论、择业动机理论等,从而才能结合业务学习和提高,适时适当的进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渐形成和确定自我的择业就业取向,调整自己的择业意向,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目标的活动和过程。做为规划和设计,首先面对和解决的是职业生涯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因此也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高度概括为职业生涯的“四定”一一定向、定点、定位和定心。

①定向,就是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方向与目标有所不同,目标是自己拟定的期望达到的一个理想,而方向是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的一种路径。对于在职博士来说,职业定向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十足的勇气。一方面在职博士在学习阶段就相对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势必对职业定向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职业方向的选择和确定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理想以及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前景,这样一来专业就可能淡化到次要的地位。特别是当理想职业与专业方向不十分一致时,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是理想屈从于专业,还是放弃专业追寻理想,确实是十分难以取舍的选择。

②定点,就是确定职业发展的地域或地点。地域或地点也是现实环境的一个因素。就中国来说,各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都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近几年的在职博士就业现状充分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地点只选经济发达地区,而目前这些地区就业竞争激烈,人才早己“挤挤”甚至人满为患,外地生源还要进一步面临环境、观念、语言、文化等差异带来的困难,发展与晋升的空间与机会并不见得比去发展中地区好,如何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③定位,就是确定自己在职业人群中的位置。定位过低会导致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定位过高则容易因连遭挫折而对职业生活丧失信心。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后,由于前面所述原因和现状,在职博士的职业定位目前来说确实居于两难境地,既存在自我要求因素导致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也存在社会需求变化因素所造成的“高不适低难用”状况。因此,需要引导在职博士准确地标定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自卑也不要自傲,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在择业时对职位、薪资、工作内容等做好客观的判断和把握。

④定心,就是稳定自己的心态。人的一生必然会有高低起伏,成功与挫折总是结伴而行。个人的职业生涯也不例外,在实现职业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也会有磕磕碰碰和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在职博士来说,更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平常心态,全面消化多年求学所得、不断发挥自身潜在优势,敢于直视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正确计划去实现理想。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职博士虽然有了多年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积累,具有较强的学科理论学习能力,但是却欠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特别是随着应届本科生考取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在职博士从中考、高考、研考一路走来,身居象牙塔、只读先贤书,缺乏明确的职业定性思考,更谈不上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了,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成为在职博士职前教育的重点内容。

(3)职业测评与自我探索

职业测评或职业测试,一般是指心理测量在职业指导与职业咨询中的运用,近年来也多见诸于各类媒体,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职场体检或人才测评。职业测评是一种旨在了解个人与职业相关的各种特征的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对当事人的一些基本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及价值观等进行测量与评估,通过分析当事人、不同职业及工作的特点,帮助当事人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的目标是促进被测者更好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与探索,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与行为准备。对自身的准确认知和定位,是人们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只有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或组织需求的有效接轨,实现科学的人职匹配,实现真正的能者有其所、贤者胜其任,从而顺利的通过职业实现个人价值。

在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中,个人自评,亲友、同事评价都是常用的评价方法,这些人们熟悉且自觉不自觉经常使用的办法被称为经验法。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个人职业谋划意识的口益增强,出现了以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的职业测评技术和方法,被称为测验法,并开始较多的用于组织的人员选聘与个人的生涯发展规划之中,成为既行之有效又科学可信的重要方法。

职业测评可以有效地帮助受试者了解自己,从而利于进一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但绝大多数职业测评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而目前这方面我国做的还很不够,特别是在职博士层面上。据有关学者研究,在2005年5月对天津市四所不同层次高校包括文、法、经、管、理、工等多个学科的应届毕业在职博士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关于职业测试问题,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进行相关的职业测试,而且有71. 80%的人“自己曾经进行过职业兴趣方面的测验”,有68. 80%的人“自己曾经进行过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测验”,但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测试的人则非常少,“曾经在专家指导下做过职业兴趣方面的测试”的仅为10. 15%“曾经在专家的指导下做过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测试”的仅为9. 40}。究其原因,一是缺少相应的职业指导机构和职业指导专家,二是仅有的职业指导机构的收费太高,大大超过了在职博士们的接受能力。

(4)职业咨询

职业咨询是一种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和帮助活动。对于在职博士来说,主要是向职业咨询师就学业与专业发展、考博与就业、职业选择、转行等职业规划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和请教,而职业咨询师则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求询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或者有针对性的引导。专业咨询师还会借助职业心理测评等手段和方法,全面了帮助求询者的自我探索、自我认识,以便提供出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普遍的社会就业问题,己经出现了一部分专门的人才测评师,他们既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也提供职业问题咨询,且人们习惯上把学校情景中的职业咨询师称为职业指导师,把企业与社会背景下的职业咨询师称为职业规划师。而从当前我国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人手少,很少能提供职业咨询服务;第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大部分老师不是专业出身,且多数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口常管理工作的人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咨询服务,因此,所谓的职业咨询指导,从内容到水平都与求询者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而能够担任在职博士职业指导师的则少之又少。

发达国家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中的职业咨询服务远远领先于我国。以美国为例,一方面,一般高校都设置有就业指导机构做为为学生服务的常设职能部门,并且职责、分工明确,既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指导其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进行各种形式的求职择业的指导和联系实习、业余工作等,帮助学生得到满意的工作职位。另一方面,职业指导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高,很多人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与行业内各部门建立有密切的联系,并能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职业领域进行研究、分析和预测,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职业咨询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多,与毕业生的比例合适,服务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包括非毕业生,而且包括己毕业的校友,能够集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并且咨询通常采用一对一的面谈方式,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测试到各种求职实践经验的培训,从专业、职业的选择、求职的准备、融入新的社会组织的职场关系的准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心态到行为都能顺利完成生命过程中的角色转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5) 职业实践

对于在职博士的职前教育来说,职业生涯理论的介绍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完善、职业兴趣和能力的测试提高、职业发展信息的跟踪了解等方面内容,依托在职博士们自我的发展和学习能力都是相对易于进行和实现的,更加重要和必要却又难以落实的是关于职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和成果的能力,既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和创造,也包括具体的方式与方法运用等实际本领。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获得,更需要通过实践学习和获得。

在职博士职业实践的内容与普通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应有所不同,基于学业水平和学科研究的考虑,无论内容和要求上都应该更加全面和完善,更加体现在职博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更加能够直接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职博士的职业实践活动至少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生活生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些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基层劳动服务、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组织管理等多种方式实现;另一部分则是突出专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实习和实践,这就需要在职博士个人、培养单位、导师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才能真正做到、做好,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多数在职博士所欠缺的,特别是人文社科类在职博士,实践环节较之于理工农医类学科显得更为薄弱,尤其需要加强。现在有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联合推出的“职业见习”y6〕做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据介绍,“职业见习”是由厦门政府首倡、被国家人事部看好的一项举措,通过人事、劳动、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让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见习工作的实践性活动,较好的起到了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的作用,而且有不少毕业生直接被见习单位认同录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