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文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050100
一级学科: 文学类   二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四川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三十年

2014-06-28 11:12:09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中国的发展一点不为过,这种发展不是局部的、表面的,而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对四川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包括1997年直辖前的重庆)而言,此三十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不仅有量的放大,更有质的飞跃。这种发展,这种跨越,难以在一篇短文中详述,下面,仅从四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粗浅感受。

一是学科

改革开放之前,四川的中国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学科主要停留在本科层次,招生学校仅有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学院(今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师范学院(今重庆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改革开放之后,首先是一批师范专科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师专都招中文专业学生。进入本世纪以来,又有一批理工类的大学相继开办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也陆续在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院校开设。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除本科教育外,研究生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四川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即已开始招收解放之后的首批中文研究生,改革开放之后,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学院最早开始恢复或兴办中文研究生教育,最初招收的专业主要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后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硕士点都已开始招生,主要包括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现当代文学、影视戏剧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现在,四川境内有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招收中国语言文学类硕士研究生,分别是: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和四川省社科院,其中,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的学校有三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它们可以招收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下所有二级硕士专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四川大学在全国首先开始招收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点,到本世纪初,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已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授权点,可以自主招收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专业,经教育部备案,还可自主设置其他二级学科博士专业。不仅如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还先后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文艺学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荣誉,200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还获得中国语言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殊荣,目前,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获此殊荣,这标志着四川大学已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中国语言文学高级别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今天,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已达到1:1,下一步研究生的比例可能要大大超过本科生。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也获得了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开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生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科建设重要的基础平台,已愈来愈受到各有关高校的重视,目前,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都在积极准备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还有一些学校正在准备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现在的四川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呈现四川大学一马当先、众多相关高校奋起直追的发展态势。

二是学人

自古巴蜀出文人。魏颢说: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昻、李白皆五百年矣。5李太白全集6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有宋一代,蜀之人更是群星灿烂。20世纪以来,以郭沫若、巴金为代表的蜀人,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蜀人为学以严谨著称,兴起于宋并著称于全国的蜀学,直到今天也享有崇高的声誉。蜀学之人普遍功底扎实,为学不好浮夸,不慕虚名,肯坐冷板凳,肯下硬功夫。

二十世纪上半叶,四川(包括陪都重庆)作为战略后和世界反法西斯中心,曾云集了大量的国内一流学者,当然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者。解放后,随着院系调整,仍有相当一批学者留在了四川。除此之外,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学者也陆续成长起来。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段时间里,解放前的学者和新中国培养的中年学者共同支撑了当时的学界,为四川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赢得了应有的荣誉。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有必要重温一下他们的名字:杨明照、赵振铎、华忱之、甄尚灵、成善楷、陈思芩、唐正序、屈守元、汤炳正、王文才、刘君慧、冉友侨、李景白、曹慕樊、谭优学、徐永年、林昭德、荀运昌、秦效侃、段启明、刘又辛、林序达、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白敦仁、刘开扬、项楚、邱俊鹏、张志烈、曾枣庄、谢桃坊、祁和晖、杨世明等。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之后培养起来的硕士和博士陆续走向学术前沿,在众多领域纵横驰骋,为构建四川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群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古代文学领域的祝尚书、周裕锴、沈伯俊、刘文刚、马德富、罗国威、谢谦、万光治、吴明贤、钟士伦、李诚、常思春、赵义山、佘正松、杨胜宽、徐希平、吴贤哲、田耕宇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的曹顺庆、王晓路、冯川、刘亚丁、易丹、徐行言等,古典文献学领域的刘琳、舒大刚、张勇等,文艺学领域的冯宪光、阎嘉、李天道、刘朝谦、李凯等,现当代文学领域的李怡、曹万生、毛迅等。此外,还有一大批年轻的学者正奋力拚搏,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勇挑大梁。

三是学术

改革开放以来,蜀中学者秉承前人敦朴的治学精神,在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建树,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研究成果,也催生出一批学术权威。

古典文献学是四川学人的传统优势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四川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延续了近代蜀学的学术血脉和重视国学根柢、科学严谨的学术基因,并将之扩大到敦煌文献、宗教文献等崭新的领域。该学科下设敦煌文献、宗教文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献等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继承近代蜀学的优良传统,吸取传统治学方法的精髓,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开展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熔文献研究与语言、文学、宗教、历史、民俗的研究于一炉,已经成为该学科点的学术优势。该学科点在学术带头人项楚教授的带领下,目前在敦煌俗文学文献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佛教文献研究、六朝宋代文献研究等方面也走在国内学术界的前列。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在古籍整理方面也是成就卓著。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即着手全宋文的编纂。以曾枣庄、刘琳等为主的众多学者,历时20余年完成的5全宋文6,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2006年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5全宋文6是一部包含两宋320年间所有现存单篇散文、骈文、诗词以外的韵文的大型断代总集,更是目前已经出版的规模最大的文学总集。5全宋文6分辞赋、诏令、奏议、公牍、书启、赠序、序跋、论说、杂记、箴铭、颂赞、传状、碑志、哀祭、祈谢等15个大类,共360册,总字数逾1亿,涉及宋人作家9000多位,其内容遍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经济、教育、科技、军事、法律制度等各个方面。在全书所收的10余万篇各种体例文章中,95%的作家在此以前未被编入过专集。5全宋文6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的研究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意义重大。宋代印刷术发达,故流传至今的宋人文集远远超过唐代,但目前已出版的宋人文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只占其中极小的一部分,5四库全书6也仅收其中500多家,而5全宋文6不遗涓细,断篇残简皆予收录,其史料性、学术性、丰富性、全面性皆是空前的。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西华师范大学的巴蜀文化研究所以及古籍研究所,在整理巴蜀文学文献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一大批蜀中文人的集子得到整理,相关的研究专著也应运而生。

在古代文学方面,研究四川历史上的本土作家作品成为四川学人的重点,这当中成就最大的当数宋代文学。宋代的四川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经济社会繁荣,当时的眉山,是全国三大出版印刷中心之一,成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心城市之一。宋代四川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学者,/三苏0是其中的代表。立足于这一历史文化背景,四川学人对宋代文学与文化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挖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有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奠定了四川在全国学界的重要地位,比如四川大学张志烈、周裕锴、马德富等主编的5苏轼全集校注有900万字,20册,2008年底出版,工程浩大。祝尚书的宋人别集叙录和宋人总集叙录,也是搜罗广备,可堪传世。此外,曾枣庄的三苏研究、周裕锴的宋代诗学研究、祝尚书的宋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等都占领学术高地,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四川作为李白的家乡和杜甫重要的居住地,对这两位唐代最重要诗人的研究也是四川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在汉代,辞赋兴盛,蜀人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名噪一时,成为影响全国的大家。研究辞赋也因此成为四川学人的旨趣之一。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中心,在省内形成一批研究辞赋及赋体文学的专家群,全国性的辞赋研讨会在四川开了多次。此外,四川在三国文化与文学研究、唐宋词研究、边塞诗研究、前后蜀文学研究、元明散曲研究、明清巴蜀诗学研究、蜀方言研究等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近现代以来,四川又出现了以郭沫若、巴金为代表的文学大家。围绕这些川籍作家,四川学者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文系课程设置中的外国文学,主要以欧洲文学特别是苏俄文学为主,学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此。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海外(主要是欧美)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研究方法不断涌入,一时套用西方时髦的文学理论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学成为一种风尚。时风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当下的文学研究,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出现了,并随之诞生了比较文学这一新的学科。比较文学的出现注定要和世界文学连在一起。以四川大学曹顺庆为首的一批学者,擎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这一新兴学科的大旗,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该学科目前已形成了稳定而富有特色和学术优势的三个研究方向:比较诗学方向、欧美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方向、中外文论史研究方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世纪之交,由曹顺庆首先提出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众多学者参与争鸣,至今未衰,且蔓延到其他领域,成为一种新的话语言说范式。

四是学团与学刊

学团与学刊是团聚学人、繁荣学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涌现出了相当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团体和刊物尤为突出。学、西华师范大学的古籍研究所都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的成果,四川大学古籍所配合5全宋文6的编纂创办的宋代文化研,在全国影响很大。在古代文学方面,学术团体不少,著名的有四川杜甫学会,该学会设在杜甫草堂,虽名为四川,实际上学会成员遍及全国,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杜甫研究学会。学会办有全国社科核心刊物5杜甫研究学刊,国唯一一个研究杜甫的专刊,在国内外杜甫研究界影响甚大。在绵阳师院还设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李白研究中心。

在现代文学方面,四川大学办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6等。乐山师院设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办有郭沫若研究学刊,在学界也有一定影响。四川省文联主办的当代文坛,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已跻身CSSCI来源期刊的行列。在汉语研究方面,四川大学成立有汉语言文学研究所,其创办的5汉语史研究集刊6也久负盛名。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创办的5中外文化与文论6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已跻身CSSCI来源期刊行列。在文化研究方面,四川大学有全国最早的俗文化研究中心,并办有中国俗文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与四川省文史馆联合建立了蜀学研究中心,并办有蜀学刊物;西华大学还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出版有地方文化究辑刊;西华师范大学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部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

目前,四川省社科联与四川省教育厅已建立2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些研究基地当然不都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和巴蜀文学,但有多个基地与巴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有很大关系。这些基地的建立,将为四川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特别是巴蜀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搭建强有力的基础平台,为推动四川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整体上水平上台阶作出贡献。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