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制度给各方带来的利益

2014-09-30 11:43:4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现有自主招生体系中,政府、学校、学生三方是利益主体。他们在政策所确定的信息结构下共同承担着利益、代价和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利益是理论上的利益,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根本实现不了或实现的效果不好;风险是指狭义的风险,也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可能发生的危险”,即参与自主招生行为可能蒙受的损失或损害。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

从利益角度看,自主招生首先是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基本思想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则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标,其教育内容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的需要,考试成了基础教育的中心环节。自主招生注重对考生素质的考查,这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推动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次,自主招生有助于多元化选拔人才。高校通过不断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加大自主招生改革力度,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了办学自主权,能够根据学科专业的建设规划和自身的办学特色面向全社会招收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所要求的学生,这有助于国家多元化地选拔人才。同时,这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校的办学潜力,充分调动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从而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的目标,提高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效益。

从代价看,高校自主权力的扩大有可能滋生各种腐败现象,导致教育竞争的不公平。所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监督机制建设要先行。必须明确自主招生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范自主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明确、可追究至个人责任的硬性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这些都是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风险角度看,政策制定得再好,但当进入政策执行阶段并与现实某些因素相结合时,难免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人们对自主招生普遍有些担心,害怕自主招生最终变成有钱、有权者了女上大学的捷径。在长期缺乏自主和自律的情况下,高校很有可能发生招生腐败,这是政策风险。此外,政府还要承担政策失败所带来的社会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等社会风险。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政府把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其利益主要体现为“行政驱动力”的社会效益和管理利益,其中有代价,也有风险。但如果能解决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保障更多优秀人才的受教育机会,总体利益仍大于相应代价和风险之和,所以政府应是自主招生政策的积极推动者。

2、高校

从高校的利益看,首先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招生工作既要确保学校的发展规模,又要保证生源的质量,自主招生这一改革使得高校在选才方面有了自主权。因此,可以说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其次,自主招生意味着优质生源的获得。在这一制度下,高校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合理设置招生专业,选择招生地域、招生考试形式以及录取方式,提高选才、育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选拔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最后,有助于实现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高校参与自主招生,有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特色,设置适宜本校发展的学科和专业,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专长和特色,发展特色学科,树立名牌专业。招生形式的灵活多样,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使考试评价和选拔录取方式趋于多元化,注重了对考生的能力、素质的考查,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者独特的办学理念。

从高校所付出的代价看,首先是增加了招生的成本。高校招生考试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投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要有强有力的监督保障。高校单独招考的重要特点是标准多元、灵活性大,这确实有利于选拔不同特长的人才。但是,这种考试成本较高,高校的出题、面试、考核、评价、组织、管理、监督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从风险看,主要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恢复高校自主权和腐败的增加必然是一个共生的过程。在长期缺乏自主和自律的情况下,高校很有可能发生招生腐败。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健全的民主管理体制,社会监督机制也还不完善。在现有体制和诚信环境中,确实很难从根源上杜绝招生腐败。回顾以往儿项重大改革,包括双轨制、录取体制改革、保送生、艺术类招生的改革,最终都躲不过教育腐败的侵蚀,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可以说,腐败正在侵蚀着社会的改革创新能力,同样也在阻碍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①。同时,作为自主招生政策的主要受益者,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的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是自主招生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获得办学效益、社会效益较大,相应代价较小,风险较小,利益大于代价和风险之和,所以高校是自主招生政策的积极响应者。

3、学生

学生的利益首先意味着更多的就学机会。自主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考定终身”所带来的诸多弊端,是对现行高考弊端的一个破解。其次,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并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考试评价和选拔录取方式趋于多元化,注重了对考生的能力、素质的考查。高校的这种招生选拔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对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自主招生选拔中对考生个性特长、人格品质、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的关注,对学生成长经历的重视,都会对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它将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承担的代价主要是考试成本的问题。自主招生要求学生到报考院校参加面试,往返的食宿路费等经济、心理负担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承受得起的,过高的费用实际上抑制了低收入阶层了女从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获益的可能性。

学生承担的风险主要是自主招生考试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就目前自主招生的规模来说,学生除了对付全国统一高考外,还要对付所谓一流高校的自主招生。加之还有来自家长、学校包括学生自身的压力。以后随着自主招生的规模扩大,每所高校都自行组织测试、面试,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考生也必将疲于应考而无暇自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