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各方的利益诉求分析

2014-10-16 13:52:3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出发,每个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这样的利益诉求,既体现在基于公共利益的诉求,也表现在基于自利性的行为倾向中。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从公共利益出发,为公共利益面作,必须体现公共性、公正性、合法性的伦理诉求,这就是各主体的公共诉求。此外,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学对“经济人”的假设引入对政治行为的分析中,以“有理性的经济人”来分析政治交易中产生的各种弊端,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政治家、政府官员等)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公民作为选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选择是以个人的成本一收益计算为基础的。教育政策行动主体也像经济行动主体一样,有着自利倾向。这就有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各主体的自利行为表现。下面我们来逐一考察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中各方利益诉求。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各方的利益诉求分析

教育行政部门出台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共诉求在于:给教育相关方提供激励与约束。激励高校探索招收合适人才的新途径,鼓励中学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实现人才选拔方式多样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自利性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政府官僚的自利性和政府组织的自利性。对于政府官僚的自利性,人们通常易于理解。但政府组织的自利性,则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政府组织一般被人们设定为社会的公共组织,只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高代表者,似乎并不具有自利性。事实上,政府组织同样拥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如特殊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精神文化特权等。另外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利益差别。fzl所以,我们看到政策流程制定、受惠群体等方面,都有各级行政部门的利益附着,并且不乏政府官僚教育寻租的影迹。

高校制定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共诉求在于:以“最适当的方法,选择最适当的学生,使学生进入最合适的专业,作最适性的发展”招收到更多适合学校需要的优质生源。高校的自利性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负责人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自由,使得他们有意或无意地被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以至于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常难以符合实际,有可能曲解或者歪曲政策本意。另一方面,由于该部门负责人行为的自由性与他们自利动机的强刺激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实际上不是倾向于为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服务,面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自觉或不自觉地给权力寻租留下一定空间。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在公众强烈要求实行最大透明度的公示制度的呼吁声中,高校仍多漠视公众的知情权,牢牢控制招生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高中执行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共诉求在于:多一条向大学输送优秀人才的渠道。高中自利性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本身有追求升学率,增加社会美誉度,以吸引优质生源的内在利益。另一方面,机构中的个人也是“经济人”,也有各种职称、收入、地位等利益纠葛,还有外来权力与金钱的腐蚀。所以,本应肩负诚信推荐的重要责任,但现实出现中学“推良不推优”甚至推荐不符合要求学生的现象,提供虚假材料的现象并不少见。

考生作为政策实施对象,在自主招生政策中的公共诉求在于:招生过程能确保机会公平,操作透明,结果公正,确保政策能给考生多一个选择的机会,面不是被剥夺更多的机会。考生的自利性更多基于现有考试制度对学生命运的绝对控制面引发。现有国情下,一次高考可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所以任何和高考有关的政策、制度都会牵扯到这个群体最敏感的神经。基于高考对考生个人乃至家庭的重大影响,一些来自有权势、有门路家庭的考生,有可能会尽量利用家庭背景达成目的。

可见,各方利益表达是政策价值观博弈的“主战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