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在职研究生协作学习模式

2015-07-31 15:13:3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基于前两项研究,结合Web2. 0下互联网络的特征与最新版本微信的功能分析将微信应用在在职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优势;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了解在职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特征与学习需求,对该模式可行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网络协作学习一般流程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微信的在职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模型;最后通过在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视听媒体理论与应用》中运用该模型,运用教学实例和教学之后的调查问卷证明该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微信的在职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流程分析:

(1)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分析,确定研究组的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的创设。

基于建构主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之前的教学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差异。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等。由于这些因素不能通过外部观察得到,不能依靠学习者的外部行为表现来对学习是否发生最初推断。在准备阶段,主要明确学习小组将要学习和研究的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作为统贯整个协作学习过程的中心指导思想。在这个阶段,要提出了学习研究的总体要求;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诊断性分析,了解模型使用者对于本学习内容己有的认知程度。

本模型的主要使用者为在职研究生,他们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的协作学习模式被频繁使用,所以这里主要分析以确定自己的学习风格,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采用教师分组与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分组确定之后在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具有领导才能的同学担任组长。

(2)利用微信进行协作学习:主要包括课前推送学习资料,课堂教学,课下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该协作模式中的重要阶段,利用微信进行协作学习,需要结合协作学习流程和微信的最新功能,为在职研究生师生、生生之间创建一个能够实现便捷快速沟通、共享的平乙、口。

确定分组之后,首先由教师确定相关学习主题,利用微信公共号推送相关资料,向学生推荐和学习主题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群中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讨论。

然后,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其他的教学辅助设备再次展示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学习相关资料,并评价学生在学习之前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课堂教学之后为各个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在课下,各个小组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主题,还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通过使用互联网设备,或是教师所提供的其他公共号搜索相关资料,并通过朋友圈功能撰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小组成员之间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分工之后互相浏览朋友圈学习心得在组长的带领下整理本小组成员所收集的资料、发表的学习心得文章,最后发布的协作学习的结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提交。

(3)协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协作学习小组的评价和对学习者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决定教育的利弊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每一位学习者都需要在协作学习的平台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的讨论和评价来确认是否达到了最初设立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对所有学习者成果的汇聚来确认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完成对协作学习过程的评价。整个协作学习模式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成员相互之间的互评、老师评价和推荐优秀的学习心得三种。基于微信的在职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基于同学之间的协作,在学习成果展现之前,每个成员对于小组任务的完成贡献了多少力量,付出了多少努力,团队成员都是有目共睹的,采取相互评价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合作效率。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所提供的回复、评论等功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评价,并推荐优秀作品通过微通道的公共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