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实问题的MBA企业伦理学教学思路的提出

2014-04-24 09:58:0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与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金融学等课程有所不同,开设企业伦理学课程主要不是由学生及用人单位提出来的,而是由社会的要求所推动的。因为在企业经营中存在不少不道德行为,社会期望商学院毕业生不仅仅要有管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尽可能少地从事不道德经营行为,使企业更加值得公众信任。社会期望决定了该课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摆在企业伦理学教师面前的,不是要不要为社会期望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帮助实现社会期望的问题。

但是,把社会的这种期望视为企业伦理学教学的直接目标是不恰当的,因为实现上述社会期望是一项需要由商学院、媒体、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等共同来承担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道德品质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因此寄希望于一门乃至多门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企业伦理学教学可以也仅仅可以做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企业伦理学教学承担其本身无法完全承担的任务,不仅会让人们失望,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们发现企业伦理学教学的作用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就会轻视和弱化企业伦理学教学,结果就会是这门课程连应有的作用也发挥不了,对实现社会期望的贡献就更小了。

更重要的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总是希望通过学习对自己有所帮助。如果一味强调社会的期望,不顾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就不可能为学生所接受。如果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根本不想去学习、去思考、去讨论,那么,不仅学生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且教师的积极性也将大大受挫;如果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低(如果不感兴趣,评价低是很自然的),商学院领导能否支持该课程也会成问题。这样一来,除非有硬性规定(而靠硬性规定要求学生学习,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该课程的教学将难以为继,对实现社会期望的贡献便无从谈起。

因此,可行的思路是:企业伦理学教学应该同时满足学生和社会的期望,即既对学生有帮助又对实现社会期望有裨益。

怎样才能做到既对学生有帮助又对实现社会期望有裨益呢?关键的一点是要根据企业从业人员(含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实际可能面临的与伦理相关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社会期望的联系,来确定企业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