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教育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体育人文社会学
专业代码:040301
一级学科: 教育学类   二级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

2014-10-24 20:31:1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实现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组织实施培养工作、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培养目标作为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决定人才规格的关键因素。

我国于1997年设置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在职研究生专业。专业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体育基本理论及宏观研究,体育史学,学校及大众体育研究,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经济学等领域;体育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方法、手段等。本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有哲学、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它是从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而体育管理研究方向是从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三级学科,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各大院校一般按照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然而,随着体育管理学科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区别对待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特点、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都制定了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的体育管理方向培养方案,包括其培养目标。

1、体育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现状

1979年扬州会议后,体育教育专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在教育部提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又红又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攀登科学高峰的突击队和高等学校师资的后备军的指导下,各体育学院提出体育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校体育师资、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为目标。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要求硕士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生的业务培养过程中,要把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①80年代末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理念,针对体育专业人才重专业学科轻人文素质、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不足等弊病,掀起了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改革。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后称《高教法》)第16条中对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是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可见,《高教法》对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规定强调实际工作能力,即我们应培养面向实际工作单位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增进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各高校体育管理方向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析

因为1978年以来,由于整个体育理论研究队伍的学历水平较低,高校师资缺乏,体育管理专业(方向)在职研究生主要是充实高校师资队伍(少数到管理部门),即使1997年将体育管理教育列入了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下的研究方向后也不例外。因此体育管理专业(后称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学术型人才是必须的,也是恰当的。但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加深,各个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了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增设了体育管理与经济、体育新闻等许多新兴交叉学科的培养方向。应用型高级体育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使体育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更应执行这种双重任务,应用型人才应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并重,体育组织各种高级管理人才应与高校师资的培养并重。但在高校目前的培养目标中,每个学校都无一例外地只将科研能力和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些培养目标上的矛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武汉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设置了体育管理方向培养目标。而且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关于体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中分别明确地提出了培养“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经营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在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具有独立从事体育事业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教学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才。”和“能在管理等机构从事组织管理、市场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就表明这四所高校就体育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己经有了明显变化:培养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工作的高级人才只是培养目标其中之一,培养实际从事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经营和体育市场营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己经是一个趋势,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