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职博士的招生考试应突出选拔创新人才

2014-04-17 08:59:0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近年来我国在职博士的招生数不断提高,使博士生教育有了一定的规模,由此,有关博士生的招生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就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日程上来。第一个问题是招什么样的人,第二个问题则是如何招。

我国各级考试的形式是大一统的,从中考、高考到硕士和在职博士考试均以一种形式进行,即闭卷笔试统一考试。然而,各个教学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因而对培养对象的素质就有着不同的要求,由此,考试的形式是应当互有所别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不属于普及教育、大众教育的范畴,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少数优秀人才,因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招生对象是富有创造性才能的专业人才,这一点应当是毫无疑问的。

我国博士生的入学考试实际上主要考的是专业课程的一般知识、既定而规范的定义、理论概况等等,这与重知识水平测试的高考在性质上没有本质差别。然而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与本科教育的目标却有着本质的差别,本科生教育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学生是以合格完成课程学习为毕业要求;而在职博士的课程非常少,毕业的标准主要是以高质量的论文来衡量。这两种教育是分属于“学习积累”和“独立创造”两个不同的教育目标,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即在职博士招生考试的侧重点与其培养目标并不相符,或者说,没有按照培养目标的标准设立考试的标准。毫无疑问,擅长知识积累的人并不一定擅长知识创新,所以,博士生的入学考试不应以传统的课程考试的方式进行。

闭卷笔试的统一考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从招生工作的工作量来看,这种考试形式的效率较高,也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其缺陷也是极为明显的,即由单一的考试形式所限,往往只能招收到单一类型的人才。首先是考试题目的效度、信度是否足以保证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其次是有限的考题能否甄别出真正的人才。

我国是一个穷国,教育资源极为有限,培养什么样的博士生才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物有所值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人们普遍认为,博士生的招生对象应以致力于高层次学术研究的人为主。然而,近年来我国培养的博士生更多地表现为:入学前没发表过一篇论文;在学期间迫于学校的要求而不得不发一篇论文;毕业后再也没发过任何论文乃至一般的文章;拿出博士论文去发表却被各刊物视作没有发表价值或达不到发表水平。这样的现象无疑是博士教育的悲哀,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资源显然是流向了诸多仅以获取学位为生活转机的求生者,而不是真正的求学者。当博士教育培养的多是科学与学术领域的过路客甚至投机者时,这无疑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无限浪费。

到了博士生教育阶段,一个人不可能在多个研究方向上都创意非凡,从培养价值来看,深入一个方向的考生比平平于数个方向的考生有更大的培养前途,也能更快地出成果。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录取那些在某些研究方向上已做出成绩或已显现出较大的创造潜能的考生,而不是录取那些虽有多方涉猎却处处平庸、没有独到见解的考生。

对于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已做出了成绩,在学术上已展现才华的考生要有特殊的渠道予以优先录取,当这样的考生没有通过统一考试时,如英语不及格,应给予入学答辩机会,由专家组给以评定,以决定是否破格录取。当然,对破格录取者要有量化的成果限定,要有足够的硬指标,以避免演化成走后门。总之,考试制度要弹性化,要给予创造性人才顺利进入研究生教育的通道。值得强调的是,只有建立特殊渠道才能选拔特殊人才。

近来教育界和学界一致认为,研究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特别体现在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低,这与招生考试的缺陷有着直接的关联。从国外经验来看,优先录取有论文基础的考生,以及重视招收有科研实践经历的考生,不失为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保证。具体到招生考试,则体现为考核应试者的研究设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结合考生已有的研究成果。

研究生考试的改革重点应当集中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以何种手段、何种方式才能够或有利于招收具有科研潜力的创造性人才。在此,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给予考生较大的选择自由,是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另外,创造性强的人必然有着相应的性格特征,因而学术性向测验、个性特长测验应当引入博士生的招生考试之中。然而,目前博士生的入学考试中普遍缺乏对考生进行有关学术研究兴趣、个人研究规划的测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