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文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代码:050106
一级学科: 文学类   二级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所面临的三大困境

2014-04-08 17:07:5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关键责任,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任。因此,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审美、知识和精神传承三位一体的学科功能,始终是众多高校教学工作者和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现如今面临着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日趋大众化的形式,市场经济浪潮所导致的人文价值失落的普遍现状。这些潮流和趋势无不对高校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内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产生了困扰和挑战。接下来我们就来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一番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所面临的三大困境

1、当前语境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和科技不断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导致了文学的边缘化,文学已经失去了它曾经的轰动效应和地位,学生们不再觉得文学和他们正在行走、正在思考的人生有任何的联系;另一方面网络和影视等“快餐文化”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文化消遣和娱乐消费形式。在这些变化的影响下学生们对文学类课程的兴趣日益减弱,武汉大学的陈国恩教授在总结学生学习现状时说:“学生们对文学经典不感兴趣,很少读甚至是不读文学作品。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不带笔记,听讲像听书,能记住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几点结论已经算是不错了。到交作业时,去网上下载,稍加拼接加工就可充数。期末考试借同学的笔记复印,花几天时间突击,美之名曰恶补。这类学生对文学并非出于内心喜爱,不是把阅读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没有感性的艺术体验,没有感动和愉悦。”

目前,在高校中这一类学生很具有代表性。还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文学非常着迷,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知之甚少。张向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困境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提出》中总结了当今时代青年们的精神特征:“思想日趋平庸化,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对那些具有崇高信仰和严肃探索意义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来获得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净化,而是沉迷于‘快餐文化’带来的瞬间的感官享受。”

2、专业扩招与就业压力的影响

随着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专业扩招的趋势不断加强,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就业压力的增大,为了适应专业扩张和“面向就业市场”的要求,教学体制方面的变化是必然的,李怡教授在总结这种变化时说:“包括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内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都在压缩,至于许多文学院新设置的其他专业如电影电视、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对外汉语等等,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更像是点缀了。这一局面已经极大地冲击着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固有的教学程序,所谓改‘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中国现代文学’,突出经典作品的讲授,淡化冗长繁杂的历史过程等等,都可以说是在这一冲击下的课程调整。”而这种变化最为直观的一个后果就是教学和学习的功利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重实用、重功利,而轻素质、轻人文。

3、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僵化

近年来,高等学校中的文学类课程的教育越来越呈现出体制化和学院化的趋势,正如吴晓东教授在《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中所担忧的那样:“我们往往更喜欢相信一系列本土的尤其是西方的宏大理论体系,喜欢建构一个个的知识论视野,但是文学中固有的智慧、感性、经验、个性、想像力、道德感、原创力、审美意识、生命理想、生存世界……却都可能在我们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和学院化的制度中日渐丧失。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充斥着干燥的说教,充斥着抽干了文学感性的空洞‘话语’。”因此这种逐渐僵化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势必影响包括现当代文学在内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