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院校隶属: 江苏省 简称:南林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 博士点
  • 在职研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官方网址:http://www.njfu.edu.cn/ https://gsnfu.njfu.edu.cn/
报名电话:400-611-2986
电子邮箱:nfu@njfu.edu.cn grad2@sina.com

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3-12-16 16:31:1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专业概括:
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港口、海洋、航道、机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与养护,机车、汽车、航舶及航空器运用工程,铁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工程及控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规划、经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工程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研究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
(1)路基工程
研究道路路基与地基的强度、稳定性、沉降及变形,主要包括道路路基处治方法、道路软土地基加固与检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等。
(2)路面结构与材料
研究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路面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的性能、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等,主要包括新型路面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特征、成型工艺等理论和技术。
(3)道路现代测设技术与养护新技术
研究道路线形设计理论、现代测设技术与道路养护新技术,主要包括现代道路设计理念与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几何线形设计理论与道路测设新技术、道路预防性养护与维修新技术等。
(4)道路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研究桥涵工程及道路附属设施的混凝土结构及钢木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方法、新型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复合结构、新型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等。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研究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主要研究智能化、综合化的"人-车-路"交通信息闭环控制系统。对交通流参数、交通事件、车辆运行状态、道路与交通设施等各种交通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分析、识别、综合以及应用,以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
(2)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研究交通运输方式的安全特性,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设计、规划和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控制方法等。重点开展交通事故再现、车载安全系统和交通安全监控等交通安全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3)物联网与车联网技术
研究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开展车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主要在车路形成的车联网环境下对自适应协调主动交通控制、实时动态交通分配、交通运输安全与监控管理、车辆实时状态监控与服务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方面进行研究。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研究交通规划以及运输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运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交通发展政策及模式、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运输规划、城市道路及公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停车规划与管理、枢纽及枢纽群规划、货运规划等。
(2)交通管理与控制
研究交通组织管理及控制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交通流组织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智能交通控制理论、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及应用。
(3)交通安全工程
研究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环境、预防相关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故诊断技术、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与设计、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评价与审计、交通安全检测、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技术,以及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方法等。
(4)交通工程设计
研究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包括交通附属设施规划设计、标志标线设计、交通枢纽设计及优化、场站设计、港站作业能力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设计等。
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研究现代乘用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排放控制技术的理论和运用,主要包括汽车测试技术运用和发展、汽车测试理论优化、汽车故障诊断理论优化、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建立、汽车测试设备和仪器的开发等内容。
(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电控产品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理论和应用,主要包括汽车电控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汽车电控产品性能参数检测和试验、汽车电控产品性能评价等内容。
(3)现代物流技术
研究各种物流系统建设与管理以及开发等理论和应用。主要包括一般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评价与分析、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新的物流管理理念、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及学分

最低学分

学位课

A类课程

公共基础课

833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7学分

83321-1  英语(上)

3学分

83321-101英语(下)

2学分

B类课程

基础理论课

73313 矩阵论

3学分

≥5学分

73319 数值分析

2学分

73385 应用数理统计

2学分

53315 系统工程学

2学分

C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

道路与铁道工程

63318高等土力学

2学分

≥6学分

63342土木工程材料学

2学分

32001弹塑性力学

3学分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33384 交通运输工程学

2学分

63364 智能交通系统

2学分

33382 交通流理论

2学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33384 交通运输工程学

2学分

63358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2学分

33382 交通流理论

2学分

63360 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2学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33358现代控制理论

2学分

33440汽车理论及发动机原理专题

2学分

53305 管理运筹学

3学分

D类课程

专业课

道路与铁道工程

63337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2学分

63382高等混凝土结构学

2学分

63315道路线形设计理论

2学分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63367 道路交通控制工程

2学分

63371 交通工程设计

2学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3365 交通需求管理

2学分

63371 交通工程设计

2学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33389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2学分

3338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学分

32025 现代物流技术

2学分

非学位课

D类课程

专业课

道路与铁道工程

33384交通运输工程学

2学分

约12学分

63314道路工程专论

2学分

63339桥梁结构分析

2学分

63319高性能混凝土

2学分

63316地基处理新技术

2学分

63313道路工程与环境

2学分

63331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

2学分

63302工程计算机应用

2学分

63335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2学分

63336路面计算力学

2学分

63334结构可靠度理论

2学分

63338模型试验理论与方法

2学分

63332结构动力学

2学分

63312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2学分

63344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2学分

63374结构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

2学分

63375路面管理系统

2学分

63376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2学分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63372 交通流组织理论与方法

2学分

63362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2学分

63360 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2学分

33368 GPS与GIS技术

2学分

63357 交通工程学理论

2学分

63365 交通需求管理

2学分

63377物联网与车联网技术

2学分

63378嵌入式系统设计

2学分

63379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

2学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63357 交通工程学理论

2学分

63364 智能交通系统

2学分

63362 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2学分

63348 城市交通网络分析

2学分

63359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

2学分

63372 交通流组织理论与方法

2学分

33368 GPS与GIS技术

2学分

63369 城市规划原理

2学分

63361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2学分

33404 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

2学分

13387 道路绿地景观

2学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33329 机械优化设计

2学分

33409虚拟仪器原理

3学分

33386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vc)

2学分

33352 计算机控制技术

2学分

33395 汽车网络系统

2学分

33390 汽车节能与净化

2学分

33412 运输经济学

2学分

63354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仿真

2学分

33404 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

2学分

53385 供应链管理专题

2学分

E类课程

选修课

各二级学科

93302 科技写作

1学分

82003-1日语二外

2学分

82003-2德语二外

2学分

可在全校课程库中选修跨学科课程

 

必修非学位课

8337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实践环节

2学分

2学分

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各项要求,经考试合格(每门课程成绩及格,学位课程成绩总平均达70分以上)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在论文工作阶段,研究生应认真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路线和方法,并在中期考核合格、修完研究生课程半年内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应努力结合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开展理论论证、实验验证,总结分析研究数据,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工程技术和知识创造有所贡献。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封面、题目、扉页、摘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具体要求应符合学校和学院规定。
论文应着重叙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对选用的研究方法,要加以严谨的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论文立题及主要论点要正确,应有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师资力量: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52人;具有正高职称203人,副高职称457人。

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0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59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6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7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25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600余项,有289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0项;部、省级奖励237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期刊,《林业科技开发》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术交流:
南京林业大学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越南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向海外推出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学校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越南林业大学及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模式。

培养方式:
加强硕士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导师和学科组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时事政策学习、形势教育、公益劳动和文体等活动。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按每一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采取导师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可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主的小组指导等方式。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