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院校隶属: 江苏省 简称:扬大 地址: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 博士点
  • 在职研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官方网址:http://www.yzu.edu.cn/ http://yjsc.yzu.edu.cn/
报名电话:400-611-2986
电子邮箱:yjs@yzu.edu.cn

扬州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4-07-08 15:58:3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专业概况: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教育)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的特色。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发展、应用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应用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高等应用型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作。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科研、应用开发或教学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它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及应用课题。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2学分。
 
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选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或省部级的基金项目、攻关项目等接轨。
2.开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
3.学位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书写必须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以省、校两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目标,着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
 
师资力量: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有教师101人,其中教授14人,副高职称42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7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32人,占教师人数的32%,在读博士17人,硕士以上人员比例达81%。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4人,省、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经批准可在2.5-5年范围内变动。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35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
 
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
为了使研究生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良好的实验技能,研究生必须学完学位课程以及研究方向必修课程。此外,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和研究生的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几门课程。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科研论文及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联合培养
根据培养需要,研究生可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生必须补修5门现专业大学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但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
4.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单词。
5.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并至少主讲1次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原则上校内3小时的专题讲座为一次学术活动,校外参加的学术会议按天数折算,原则上1天为2次学术活动。
 
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学位课程考核也可以课程论文方式进行,但应力求公开发表。必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同等学力者补修的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由专人负责,研究生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时,要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按学期送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并存档。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由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中期考核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系聘请包括导师在内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表现考核和业务学习情况考核,并综合评分给出成绩。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阶段。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说明:
1.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和我们以往培养研究生的经验,按照《扬州大学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培养要求,强化培养过程,明确导师职责,使研究生培养方案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研究生的指导行文件。
2.基本原则
突出本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紧贴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优化课程设置;按培养过程特点,细化与规范培养程序,强调按高素质人才与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的要求,严格规范各个培养环节。
3.课程设置的总体考虑
在扩展学生的学科基础性知识结构的同时,考虑各个研究方向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本身以及他们从事的研究方向有更为广泛的把握和了解。有较为充足的课程提供给学生选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果需要,学生在经批准后还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注意处理好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间的层次和连接、递进关系。
 
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矩阵论 48学时,3学分重点介绍内积空间与矩阵Jordan标准形、矩阵多项式、矩阵分析、微分方程的矩阵分析解法、广义逆矩阵等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计算机体系结构 48学时,3学分主要介绍各类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的组成、理论、技术、结构与软件等,其中包括计算机研究领域、制造行业的最新信息。
3、面向对象技术 48学时,3学分主要介绍面向对象技术及面向对软件工程概述、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面向对象应用等。
4、计算机网络技术 48学时,3学分按照OSI集成模型介绍网络中的概念、协议、技术等。
5、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48学时,3学分主要介绍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原理和方法、对偶理论、最优条件、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和约束最优化方法等。
6、并行处理技术 48学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并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介绍并行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对向量处理、多处理机系统及VLSI计算结构的系统结构、软件、算法等作深入讨论。
7、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64学时,4学分系统介绍各种专用与通用并行计算机模型上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其中包括阵列与树模型、超立方体网络模型等计算模型上的数值、非数值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等。
8、现代密码学 64学时,4学分主要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分别介绍分组密码、公钥密码、序列密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等,介绍密码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信息论和复杂性理论)及常用算法。
9. 网络安全技术  48学时,3学分主要介绍Internet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背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管理的规范、标准与对策和网络安全技术。  
10.线性系统理论 64学时,4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和复频率域理论,为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介绍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系统运动的稳定性、线性反馈系统的时域综合等。
11.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48学时,3学分面向21世纪智能控制学科前沿,以微机模拟智能实现智能控制为主线,从智能控制论的角度全面深入介绍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遗传算法和智能控理论、方法、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技术。
12. 企业资源规划 48学时,3学分主要介绍ERP的发展史、基础数据、计划与控制、物料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实施等。
13. 数据挖掘 64学时,4学分主要介绍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OLAP技术、数据挖掘原语、语言和系统结构、概念描述:特征化与比较、挖掘大型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