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院校隶属: 江苏省 简称:扬大 地址: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 博士点
  • 在职研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官方网址:http://www.yzu.edu.cn/ http://yjsc.yzu.edu.cn/
报名电话:400-611-2986
电子邮箱:yjs@yzu.edu.cn

扬州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4-07-08 16:12:4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专业概况: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是在原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和原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努力以规范保质量,以创新谋优势,以发展求生存,实现“培养学生认识环境,整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智慧与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学院设有企业管理专业,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管理学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数量分析方法为工具,研究经济过程和管理系统变化规律的跨学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大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和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中、高层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胜任本学科科研工作、高校教学工作和企业较高管理层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企业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及发展动态,并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9学分,必修课程12学分。
 
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写作选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研究生所选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开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研究生论文开题须写出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得到导师组集体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写作。研究生须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修改及答辩工作。
3、论文写作
研究生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性较强、观点正确、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师资力量: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担任兼职教授。
 
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研究生休学创业。
 
培养方式:
1、指导教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是所带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
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培养环节: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管理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在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学生的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向:(1)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是造就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使研究生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和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研究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一步深造或到教学、科学研究单位工作。(2)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研究生在掌握了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后,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到企业或相关部门就业,从事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
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着重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讲,前二年着重课程学习:(1)研究生第一学年要求修完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和学位课。(2)研究生第二学年要求学习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除导师课堂教学外,采取读(读导师指定的专业书刊)、写(写读书报告和理论综述、参加导师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议(试教、课堂讨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的教学方法。
3、实践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践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实习设计等。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其中讲课4课时左右。
4、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各项学术活动,主持研究生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等;在导师带领下参加校外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主讲2次学术报告。
 
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学位课程、必修课程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以闭卷笔试为主。有些专业课程考试可以采取发表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必修课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写作论文、检查读书笔记等)。选修课以考查方式为主。所有课程都以百分制记载考核成绩。
同等学力资格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补修本科基础课程必须考试合格。所有学生都必须通过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外语统一考试。
2、实践环节考核
社会实践活动须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应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并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参加实践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
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
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实际能力等。
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补修完本科基础课程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制定说明:
1、制定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制定本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具有坚实的管理与经济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能独立从事管理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2、制定本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学习方式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相结合;课程设置上,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和结构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相结合。
3、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考虑
课程设置时,既考虑宽口径,又考虑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的需要。设置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管理理论研究》等7门学位课程及《营销管理》等6门专业必修课程,打通各研究方向的学位课教学,实现宽口径的教学目标;设置《组织行为学》等20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的需要。
4、本培养方案的专业特色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宽泛基础知识体系和坚实专业知识体系的传输。
 
课程简介:
1、企业战略管理3学分,5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战略与组织、战略与领导、战略与控制、战略与文化、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战略与持续发展等。
2、管理理论研究3学分,54学时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对管理学研究中的难点和学科前沿进行评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的能力。
3、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36学时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使研究生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4、计量经济学3学分,54学时掌握中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能利用经济理论、经济事实和经济计量技术对客观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揭示经济现象之间量的联系,并能进行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的工作。
5、中级微观经济学2学分,36学时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及效用价值理、论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均衡分析、公共部门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
6、营销管理2学分,36学时本课程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从管理学的视角,重点讲授营销环境、战略营销、营销渠道与营销网络的组织、运营及管理、营销策略组合等问题。
7、经济学研究方法论2学分,36学时了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科学研究。
8、国际商务管理2学分,36学时掌握跨国贸易和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全球竞争战略及企业对全球战略的选择,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国际商务中的具体问题。
9、管理学前沿2学分,36学时回顾管理学发展的基本路径,结合管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对管理学提出的挑战,侧重介绍管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使研究生对管理学的发展、演变和最新动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0、管理信息系统2学分,36学时本课程侧重介绍应用计算机工具及技术对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维护等方面的理论及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