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团体研修班的参考模式及注意事项

2015-02-06 11:52:4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要实现的是“白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研修班。一般情况下,围绕同一主题的团体研修班至少要举行两次活动,如果是大的议题,则可能要开展更多次活动,按照“研修班讨论一实践一研修班讨论”的模式往复进行。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既需要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团体组织的帮扶与互助,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无果而终。因此,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主要强调教师个人及组织两个层面的活动。

(一)教师个人层面

1、实践

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虽然以问题为中心,但并非坐而论道。教师毕竞不同于专门的理论研究者和教研员,他们日常从事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主题式团体研修班的议题从教学实践中来,也必将回到教学实践中验证。无论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都需要在实践中积淀形成,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而非简单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2、反思

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的反思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在团体讨论的基础上、在个人进行实践前,教师对会谈中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整合,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即将开展的实践作出预案;二是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白己的实践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白己的收获和不足,比如,团体组织的督导和同伴的建议对白己有何帮助和效果,教学行为有何进展和改善,等等。在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中,教师的知识得到重新建构,力争实现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二)团体组织层面

1、督导

主持人带领组内的骨干教师成立督导小组,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督导小组除了要监察、督促教师在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后的实践情况之外,还要对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根据教师的具体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并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团体组织对教师实践

2、评价

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之后的评价应本着“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对教师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而不应该只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而且评价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教师,还应加入对学生的评价,因为教师行为改变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学生,使教师与学生的教育生活得到共同改善。

总之,目前,主题式团体研修班活动是实现所倡导的“校本教研主题化,主题教研系列化”的重要方式,它既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通过量的点滴的积累,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质变吃跃,教师才会在这样的团体合作过程和氛围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