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发展政策领域的扩展分析

2014-11-10 13:33:2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正如开头所说,在职博士培养早已不再仅仅是学术事务,而更多地成为了制度管理、国家和超国家政策的关注对象。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就已经开始尝试新的结构化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德国研究促进会推动了研究生院的推广,全面的改革则是随着博洛尼亚进程和里斯本战略而开始的。这里无意涉及其中的细节,只需要提到,2003年在柏林举行的博洛尼亚进程后续研讨会上,各国主管部长把在职博士培养看做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第三层次,也就是第三阶段。这里实际上将在职博士研究生定位为学生身份,尽管这只是少数博洛尼亚计划的签署国中的情况。同时,2000年欧洲议会在里斯本制定的关于建立欧洲科学研究区战略中,在职博士阶段被明确视为分层次的大学教育结构中的一个层次。该战略的目标是,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以保证其全球性的竞争力。因此,为了推进知识创新,促进知识集约型产业的发展,促进研究和创新体系相结合,就必须提高在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同时在在职博士生的培养中应加强在学术领域之外就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要求在欧洲议会通过的欧洲人才资格大纲对研究性人才培养的描述中也有体现,该决议制定于2008年4月底,各国现有的或将制定的人才资格大纲应该在2010年前按照此大纲进行修订。这些都是来自超国家层面政策领域的要求。

在职博士发展政策领域的扩展分析

从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看,目前关于实施结构化在职博士培养的做法和促进项目在不断增加。无论在高校与国家还是在不同机构之间,在相关的财政预算和以绩效为基础的经费分配过程中,在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已经成为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德国联邦科教部(BMBF)准备定期发布关于“科研后备人才”的联邦政府报告。总体来看,在政策方面,加强科研后备力量的培养比以前得到更多的重视。其推动因素包括国际性的科研研究排名,以及德国精英大学计划,该计划资助的对象首先是大学中的在职博士培养计划。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进行的国际比较中,德国在职博士学位授予及在职博士生的毕业率在世界上均已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士。

在大学层面,对在职博士教育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几乎所有大学都鼓励其教授或学院努力增加在职博士毕业生数量,并缩短其修业的时间。在职博士授予的数量已成为评价学术产出、打造研究型大学研究以及学术声誉和经费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还存在一个机构内部的维度。大学内部的竞争也同样愈演愈烈。那些在在职博士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的院系、研究团队或者教授,逐渐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传统上,一名教授培养的在职博士生的数量,会关系到他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声誉。目前情况当然仍是如此,但是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角度,这还会影响到所在机构的声誉。而机构通常的做法是让强者更强,让弱者更弱,对待弱者,与其想办法扶持,不如想办法撤销之。可以预计,在德国的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随着资源的整合与集中,一些大学、院系或教授很可能会无法招收和培养在职博士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