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考试公平问题分析

2014-08-21 11:51:59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考试是一次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为保障每个考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考试应以“公平、公正、公开”为最基本的原则。自主招生测试由各高校单独或联合进行,大都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无论是面试还是笔试其内容更偏向大城市、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雄厚家庭出身的学生,对农村、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对缺乏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学生极其不公平。

1、考试的内容有明显的城市化取向

自主招生测试由各高校单独或联合进行,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无论笔试还是面试,题目灵活多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灵活程度和创新意识。这些突破教材的试题可能会对弱势群体不利。如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比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和扩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的机会仍较少。然而,研读近几年的自主招生笔试或面试题目,让农村考生处于不利地位的考题屡见不鲜。比如: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2008年北京大学“股票现在很火,请问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人人都听从股评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的分析,同时请分析股市与物理中的‘守恒’的联系”;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考题就列出了不同排量汽车的税费变化表格,要求就燃油税费改革做出是否正确的论断;2010年1月23,24日,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考试,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不仅有“学科歧视”之嫌,对农村学生也有显然不利的一面,因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水平和语言环境,和城市中学岂能相提并论?

长江商报2011年8月曾连续讨论了“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出身寒门的学子从一开始就处在不利的起跑线上,城市和农村在知识的教育和分配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又完全超出考生共有的知识范围,那么,最终只能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在教育基础好、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等优势条件下胜出。农村学生从上学的第一步起就已落后,他们始终负重前行,但仍在各种教育中普遍弱于城市子女,长期弱势的积压使他们在层次越高的入学机会竞争中越处于劣势。

2、参加考试的成本昂贵

除了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外,昂贵的考试成本也成了农村学生及贫困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的“绊脚石”。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是巨大的,这种成本过高不仅表现在高校自身,而且还表现在考生身上。高校一般要求学生到本校接受面试,高校的出题、面试、考核评价、组织管理、公众监督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时间成本;而自主招生的报考费用、往返的食宿路费、时间的耽搁等会给考生带来的较大经济、心理负担。有的试点高校要求初审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然后从中再选出较为优秀者参加笔试,而参加这样的活动,无疑又需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尽管许多高校都一再申明自主招生考试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做特别的准备,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更保险起见,不得不硬着头皮报这个班那个班或者各类考前特训营,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得花费数千元。那么,过高的考试成本在实际上抑制了低收入阶层子女从自主招生改革中获益的可能性。

3、自主招生考试政策的多变

实施自主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各学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细读这些招生政策,不难发现近些年来,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沪上部属高校如复旦、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等,每年的招生政策竟然都不相同!不仅如此,与考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自主招考时间、联考内容以及一些具体学科的考试办法,也会“突然起变化”。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如今己近10个年头。在此期间,实施自主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而与之相伴的,便是各学校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北京大学为例,2009年将5%的自主招生比例提高到10%;2010年首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并首次联合北航、香港大学实行“三校联考”;2011年加入被称为“北约”的7校联盟;2011年10月,又公布了新的“校长实名推荐”遴选细则,新增的“不孝敬父母不能推荐”的条款;类似的政策变化现象在其它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中也一直存在:清华也在近几年先后做出了调整笔试政策、推出“新百年计划”、“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自强计划”等一系列方案;同济大学2009年在自主招生中首次引入“综合素质面试”,2010年便在上海试点“校长直荐制”;北京师范大学的“攀登计划”、“星光计划”、“师表计划”……不一而足,令人应接不暇。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政策多变,最受其害的就是苦苦备考的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因为他们难以像城市学生那样接收、应对各类自主招生资讯和各个高校的政策变化。招生信息对考生而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考生取得信息的机会是不对等的,仅从信息的发布就可以看出:重点高校的信息发布具有强烈的重点化、城市化价值取向,众多的普通中学自知在自主招生中的弱势地位,对林林总总的计划、政策关心度不够,给学生带来信息缺失,与之相反的是重点中学不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相关信息,而且会为不同的学生量身订制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计划,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学校的重本升学率。此外,现在更多的院校是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了,传播的范围广了,但要想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其他便利条件,农村尤其是较偏远贫困地区学生无疑又属于不利群体。高校招生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的工程,而如此多变的政策,必然使广大考生无所适从,制度的公信力自然也会削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