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官产学协同机制研究现状综述与发展动态

2015-07-09 21:51:3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国外学者在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方面的研究较为先进和成熟,以美国、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较为规范,培养制度和理念都十分超前。这些都是在即将开展的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研究中可以借鉴的重要环节。对国外研究结论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官产学协同培养机制在工程硕士的重要性,如Keith J.Holyoak,Hawarde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对于官产学协同培养工程硕士十分重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培养阶段。主要观点集中为以下几点:

(1)三重螺旋模型

国外关于官产学培养工程硕士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1年日本实施的《企业创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制度》,它指的是“官、产、学”各方面力量相互协作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里“官产学”描述的就是大学一产业一政府的关系。青木昌彦、原山优子等口本学者认为,大学和产业部门分别是两个领域的重要部门,两者的相互合作能够使得双方更好的借鉴另外一方的优势资源,达到共赢的目的〔Zo。国际上关于官产学方面的最前沿的理论体系是“官产学”三重螺旋模型,是由Etzkowitz&Levdesdorff于1995年提出的〔227。三重螺旋模型是目前分析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关系的主流模型,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之间透过组织的结构安排、制度设计等,以加强三者之间资源与信息的分享沟通,达到科技资源运用效率与效能。

Etzkowitz和Leydesdorff认为知识流动主要在三大范畴内进行:(1)每一方参与主体的知识与信息沟通;(2)每个主体拥有其优势与不足,通过相互功能弥补,形成依赖和互动;(3)三方交织重叠形成混合型组织,以满足技术创新和知识传输的要求。根据知识流动的三大范畴因此,根据这三种知识的流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EcstaticModel)、信息交互模式(Free Model)和功能重叠模式(Integrated Model)。

第一类是政府主导模式(A),被认为是一种失败模式。国家主义包括大学和企业,并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其边界上进行的交互,三主体的界限模糊化,并由国家政府主导,由企业组织、技术转化团体和合同制定部门等机构来完成的。第二类是信息交互模式(B),它不存在一个既定的领域内,而是以交互为切入点,将政府、产业和大学各个领域划分开,通过政企交互、校企交互再到官产学交互形成动态过程的动力,其包含市场运行、科技创新和交互界面控制的不同信息交互系统,这些不同信息间的交互作用又会在科技转化为经济中产生新的信息交流机制。此模式让企业和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拜托了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限制,三者增加了多变互动的内在动力,由于它们不存在一个既定领域内,存在明显界点,因此,通常被作为一种休克疗法减低政府作用〔23]。第三类是功能重叠模式(C),政府、企业和高校各自承担其自身功能,在功能重叠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知识基础机构,各主体弥补其他主体的不足,在部分重叠的制度领域上,该模式产生一个知识的基础结构,各主体均承担其它角色,在彼此功能交界处产生重叠,增强整体功能,通过重叠和互动,推动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资源优化和共享,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官产学一体化

阿根廷学者乔治·萨巴托以及劳埃特·雷德斯多夫学者分别提出“萨巴托三角”理论和“大学一产业一政府关系中的新交流体制”理论来阐述官产学一体化的重要性。学者元桥一之也指出小企业通过与官方和校方进行合作能够产生比大企业还高的生产效率,以确保这些企业更强的生存能力。

(3)产学研合作教育

早在1964年美国职业协会的著作中便出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它首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做了详细和系统的阐述,至今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都产生很大影响,它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生产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使学习和实践变得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国外学者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会渗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观点:沃特学者在《当今研究生教育》中对于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详细叙述,对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是在美国国家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起来。帕特里西在其所著的((( 21世纪工程师一工程学教育改革色议》中指出,在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师面对着多重挑战和要求,其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改革提出建议,他认为产学研合作培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培养手段。泰德在《在线教育》中通过个案分析,介绍了密苏里罗拉大学通过再见学习培养采矿工程硕士,从总体上肯定了在不脱离岗位的情况下,在线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有效教育地位。魏伟卡在《杜克大学一工程硕士计划》中对中国、美国、印度三国的工程硕士教育进行比较,在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各国的设置制度不同,并指出美国在工程硕士培养中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仍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国外学者是以几个工程硕士教育发达的国家为例,理清各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脉络,对于其科学和教学相结合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指出它们在工程硕士教育中的优势和可借鉴之处。

(4)工程硕士培养

国外文献中对于美国和英国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较为丰富和规范,培养制度和理念都十分超前,国外学者对于工程硕士培养的研究方面多集中在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工程硕士教育历史脉络梳理和变革方向的研究,这些都对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和改革都有有意义的借鉴作用。

德国是最早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的国家,得益于德国先进的工业化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国工程技术热诚的质量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不可逾越。美国、法国、英国在工程专业教育也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通过对这些国家在工程教育的比较分析发现,各国在培养过程中都经历了摸索、模仿、改革、创新的过程,虽然各国之间的培养特征和培养模式都不相同,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培养特点,但都突出了本国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且在不同国家的培养模式中都有相似之处。在对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理念都是十分大胆和创新,这几个国家在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共同点都是以培养应用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为培养目标,并且一直贯彻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过程会培养人才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这几个国家在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体制、培养过程的变革和创新,一直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工程硕士培养从理论探索到实践,都体现出官产学合作对于工程硕士人才的重要性,大学与工业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研究机制,组建专门机构形成产学研合作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完善的政策导向机制,科研成果的共享的共享机制,学院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研究生培养的集体指导机制。这几个国家在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过程的变革和创新,一直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