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问题分析

2014-11-20 11:16:5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目前在我国,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科专业学生就业后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低于金融、财经、政法、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学生、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该专业就业后获得名利地位可能性大小。正是由于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年轻人在选择专业时,工科专业往往受到冷落。所以要提高工程教育的社会地位,必须首先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文教授提出:“如何吸引最优秀的年轻人像20世纪下半叶那样乐意做一名工程师,是值得工程教育深思的向题。”

工程硕士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问题分析

我国对科学历来很重视,对工程技术则不够重视。张光斗院士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科院校都培养工程师,只有我们不是。因为在中国,人们普遍存在重科学、轻技术的观念,认为科学家很伟大,工程师是低一级的。我们的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懂得科学就什么都能做了,只要懂了科学,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对工程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朱高峰院士指出,在美国,也曾经有过重科学轻技术的时代,当时像MIT这样的美国工程教育的旗帜也提出来要搞科学,但是经过一段时问以后,到80年代,美国政界、产业界和工程教育界通过对美日两国全面的比较分析,一致认为有必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夺回工业产品的市场优势。MIT又发表题为《美国制造》(MadeinAmerica)的报告,提出要回归工程。所以对于工程教育来说,无论是单科性的工科院校,还是研究型大学的工科专业,其培养目标都应该是工程师,或者说以培养工程师为主。也许少数工学博士将来要从事工程科学研究,成为工程科学家,但绝大多数工科学生都应当成为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工程师,这是毫无疑问的。实际上理科教育也不可能把大多数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真正成为科学家的是极少数。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问题在于,如果上述偏见成为主导性的倾向,就会对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①在现实当中,这种消极影响一直是存在着的。它是造成工程教育没有获得应有社会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标准也是影响工程教育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社会上流行的大学排名强调科学研究水平(主要是论文和SCI),似乎不能培养科学家的大学不是好大学,工科大学也纷纷把办学方向定位在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上。并越来越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太关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问题。例如,许多工科大学、工科院系对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主要与科研成果挂钩,并不关注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必然导致工科院校的教师用更多的时问与精力去追求学术成果,而无暇顾及白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严重影响了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这种重科学、轻工程的评价导向不仅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而且使工科院校原有的优势和特色淡化。因此,要提高工程教育的社会地位,教育评价理念的更新,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