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出国留学制度的建立

2015-06-30 16:25:38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与中国历史上历次出国留学运动不同的是,新中国派遣出国留学生计划与国家工业建设计划密切结合。1949年初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中国建设需要人才。而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了国家对出国留学生的派送,基本面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出国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出国留学生,1950年35名,1951年381名,1952年231名,1953年675名,1954年1518名,1955年2093名,1956年2401名。1957-}-1960年每年减少至400-500名。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后,派出人数进一步减少,1964年以后基本停止向苏联派遣,改向西方各国。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出国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

同时,还派出大量的在职人员到苏联参观学习。当时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还没有直航飞机,出国留学生都是坐着火车去,每批都有几百人,组成一个专列。中国出国留学生就是这样一专列一专列奔向苏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特有的50年代留苏热。同时,大量的苏联专家也来到中国,帮助开展教育、科研和中国的经济建设。大有全盘苏化的味道。其计划经济的模式,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体系,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甚至包括体育比赛的时间安排,几乎无不受到苏联文化的深刻影响。虽然在后来的国家形势发生变化的六十年代,中国也向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派了少量的出国留学生。

除前述教育部门派出的以外,还有50年代军委系统派出的军事出国留学生800人,共青团中央派出138人。为执行各项苏、欧援建计划,“一五”期间由工业部门独立派出7800人去苏联、东欧工厂、矿山对口实习工艺技术和管理,其中管理人员609人,工程技术人员4876人,工人2291人,其他44人。

这一代出国留学生也没有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期望。50-60年代中国派出的1万8千多出国留学人员全部回国,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愉快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年华,成为后来发展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苏联、东欧各国学习期间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帮助,与教师、同学建立了诚挚的友情,成为中俄、中欧友好时代的美好佳话载入史册。

陈佳洱等人就是在1963年,根据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交换协议,去了英国牛津大学原子实验室,他在1996年担任北大校长。然而,留苏是新中国初期出国留学绝对主流。如此有系统大规模地引进外国文化资源,仅有当年的留口狂飘可相比较。但是和历史上出国留学口本或赴法勤工俭学不同的是,这又是规划得非常严格的有组织的活动。当时派送到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没有自费生,全部公派,而且都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选拔选出来的。首先是非常严格的政治审查。不仅要求本人历史清楚,政治上完全可靠,思想进步,而且其家庭成员和主要的社会关系也不能有政治问题。还有思想表现,道德品质等等。许多地方还投入很大的力量外调,以取得旁证材料。各省市初审查,然后送高教部终审。其次是业务审查和考核。这里有学历的要求:去读大学的,从国内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中选送,其中高中的必须是教育部指定的中学;读研究生的,限国内的大学老师和成绩优良的研究生。后来还规定,研究生最好是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优秀助教和年轻讲师,进修教师最好是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的讲师或年轻的副教授。还有年龄的限定;读大学的17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读研究生的35周岁以下。

业务选拔开始是全国的统一考试,在全国的北京、上海、汉口、重庆、沈阳、西安等地设立考区。读文科的从中外历史、中外地理、政治经济学、俄语等四门中任选两门。读理工的,考微积分,同时从物理、化学、地理中任选一门;读医、农、生物的,从数学、物理、化学中任选两门。当然,中文和政治基本理论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考的。研究生的专业考试另行指定。

从1961年起,对业务的审查和选拔进修教师同,不再举行全国的统一考试。此外,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要求,必须在指定的医院通过体检。德育、智育、体育都有要求,送出去的出国留学生必须是三好学生,而且应该是最好的三好学生。任何一种做法都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烙印。一位老科学家说当年他己经被选中派送苏联,但是组织上突然发现他刚开始恋爱的女友是地主家庭出身。在爱情和出国留学这个二难选择中,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他勇敢选择了前者,自然也就失去了留苏的机会。对历史上的这些问题,我们不打算在此予以评判,因为社会的进步己经作出了结论。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当时的出国留学选拔工作确实非常严格,而且出国留学准备也是非常认真而充分的。1953年制定《留苏预备生选拔办法》规定当时出国留学苏联要读预科,国内一年,国外再一年,是两年。

对于派到苏联去的出国留学生,当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第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学习任务,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第二、要严格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尊重其风俗习惯,做到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度一致。

第三、要严肃纪律。要严格执行我使馆关于出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和制度,认真执行向使馆请示报告制度,自觉用组织纪律约束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第四、要热爱专业,刻苦钻研。

第五、要努力适应所在国的生活方式和所在学校的学习环境。

第六、要加强同本国同学的紧密团结、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七、要自觉约束恋爱问题,出国留学期间不准结婚等等。

如此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些具体的条文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是它的基本精神还是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出国留学的指导要求。留苏学生的管理也很严格,有组织,有系统。学生中有党小组、党支部,有学生会,后来还建立了出国留学生总会。出国留学生总会的主要任务是督促大家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和校规,同时,也组织出国留学生的政治时事学习和组织一些较大的参观游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比如游览伏尔加河,到雅尔塔度假,参观德国的集中营,开展义务劳动,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出国留学生联欢等等。这些活动往往给出国留学生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使馆也专门设立出国留学生管理处,出国留学生管理处是大使馆的组成部分,受使馆和高教部双重领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