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MBA办学新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建

2014-08-30 13:23:08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MBA教育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己任,但在职MBA并不等同于职业经理人,而只是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在职MBA需要再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呢?南京大学副校长洪银兴教授在2001年3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在职MBA发展论坛”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在职MBA与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是学位与岗位的不同,在职MBA是学位概念,而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岗位名称。从学位到岗位,其内在素质是发展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是在职MBA专业知识的深化与发展,而企业作为一个平台,给在职MBA提供了经营管理企业、操作实务的经验,充当了在职MBA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位成功走向岗位成功的桥梁。

实际上,在职MBA教育塑造和提升的是人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方法,而不是教人去做某一件很具体的事,如果不能正确取舍、独立判断,总是盲目跟在热潮后面去追,只能永远被动,对如今这个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的时代就更是如此。所以,在职MBA研究生投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当然需要获取学位,但更需要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学力!这就要求老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有个比喻: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满腹经纶可谓学富五车,但却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美国学生仅有一车知识却很善于将其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美国学生来说“知识就是力量”,可对中国学生却是“知识没有力量”。这反映了我国教育中实践环节的极度匾乏。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职MBA学的是管理而不是管理学,可老师是研究管理学而不是研究管理的,很可能从来没有管理过任何其它组织,你如何让他教你管理而不是管理学?当然,我国许多管理学院的教师也经常给企业、政府做咨询,只是由于体制上的制约,这些活动往往是个人行为,既不能形成规模以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又不能把实际经验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受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在职MBA教育的理想模式。中国MBA教育真正走出褪棍,还需要企业界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需要中国的管理学院主动走出校园,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更加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所以,走双赢的“企学共建模式”应是理想之举。

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参与到在职MBA教育中来,发展商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关系,一可使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二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三可以实现专家和企业家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专家有理论优势,企业家有实践优势,专家和企业家共登讲堂,携手讲学,无疑是中国管理教育的一大幸事。目前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感到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未来之路中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计划地投资。如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际大公司在几年前就分别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南开大学商学院等校合作开展管理培训;海尔集团、长虹集团等数家国内企业也开始运作,培养一批复合型MBA人才。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在积极行动,频频与企业主动合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于2000年3月合作创建了北大企业家研修院,共同培养面向21世纪的市场化实战型高级专门人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2000年聘请了25位经济管理界的知名人士作为MBA的特聘导师与学校共同培养在职MBA。这批特聘导师中既有主管经济、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府官员,也有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特聘导师的职责是每年给在职MBA学生举办一到两次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特聘导师所在单位作为在职MBA的实习基地,特聘导师参与指导在职MBA学生的论文,承担在职MBA学生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企业家对特聘导师制度这种在职MBA的创新培养模式非常认同,反响热烈。

总之,中国需要在职MBA,因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循环中,中国将需要一大批能够适应全球性竞争挑战、能够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指点江山的优秀企业家。但我们同时必须承认,中国的在职MBA教育任重而道远,因为它不仅应培养市场经济的推进者,其自身也必须成为变革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