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校际差异的政策网络分析

2014-06-06 10:40:16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为了说明这些差异的由来,本文借助了政策网络分析工具。此工具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突破线性分析的局限,让我们得到更加客观与全面的认识。

1、政策执行网络结构的建立

建立政策执行的网络结构可以直观地反映政策执行相关方的互动关系。按规定,结构上的每一个支点即为一个政策行动者,由于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不同的政策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决定政策执行的走向。在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网络中,政策行动者是政府、高校、考生及其家长、高中和社会。z大与B大都是核心行动者,虽然两校都在执行同一项政策,但是由于各自的政策网络不同,注定了他们的执行方式与结果的差异。图2展示了这个框架。

2、两校在政策执行网络环境上的差异

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是背景性的,Z大与B大各自的政策执行网络是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发生作用并影响到执行。

B大位于北京市,这里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2011年北京市的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发达的经济为B大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同时,北京又是党中央等决策机构所在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B大对中央意图等政策信息理解深刻,行动果断。又由于B大的特殊身份,既是高校的领军者,又是中央的智囊团,因此,在自主招生中,具有引导性和全局性的身份特征。

z大地处广东省广州市,2011年广东省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地理位置离国家政治中心相对较远,而且,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多数都在当地就业。据z大年鉴记载,2010年,毕业生中87.92%是在广东省内就业。这些因素都给z大的自主招生贴上了区域性的标签。

3.核心行动者的差异

核心行动者是整个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网络的中心,是一切政策执行差异产生的源头。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使得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供求市场由“买方市场”转向了“卖方市场”,生源是大学的原材料,好生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高校之间生源竞争的长期性。

z大与B大有不同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B大一直是我国高校中的领军者,起着引领性、开拓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全国高校改革都有“望向B大”的习惯。B大作为中国的第一学府,其目标定位是创造世界一流大学。中央赋予B大的目标任务是“力争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此,B大自主招生量身定制的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z大作为全国一流重点大学,其发展目标定位是创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既要培养综合性的精英,又要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化优秀人才。当然,自主招生的政策目标也要为学校发展目标服务。

在自身资源方面,B大历史悠久,一直保持着“中国最好大学”的地位。B大毕业生在国内的政界、商界、学术界独领风骚,这些因素为其执行政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本。在学术资源方面,Z大与北大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由此可见,学校不同的定位、培养目标以及资源禀赋,决定了各自在自主招生政策执行中不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Z大与B大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确立了不同的执行目标;而且,资源禀赋的差别也影响到他们政策的执行能力、执行策略和执行方式。

4、与政府互动关系的差异

我国高校的政府附属地位,决定了本轮自主招生政策是有限度的“下放”权力。因为政府自身也有利益诉求,一方面,自主招生可以缓解由高考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改善“一考定终身”的极端化倾向,为国家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的社会“维稳”功能,中央政府不会轻易放松对高校的管制。因此,高考改革必须是渐进式的。

即便是相同的附属关系,Z大与B大各自在执行自主招生政策的过程中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仍有差异。由于地位的不同,B大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为紧密,对政府影响的渠道也更为通畅。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推行自主招生政策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既然如此,就要允许少部分高校对自主招生进行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以便提供经验,找准方向。B大自然是这“少部分的高校”之一。同时,为了和谐稳定,推行自主招生政策又必须是中央可控制的,大部分的试点高校只能在政策的框架内执行政策,Z大就属于这“大部分的高校”之一。在地位上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上的差异,使得B大的自主招生更灵活自主,执行空间更广阔。在资金方面,自不用多说。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一直是向B大倾斜,这自然加大了B大所承载的国家级高校的责任。由于两校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上存在着差异,在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过程中,B大比Z大有更丰富的学术资源、资金资源与执行空间,因此,政策执行的力度自然也会更大一些。

5、其他自主招生高校互动关系的差异

我国高校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在高考招生按照一本、二本等顺序依次录取方式的作用下,不断地加深高校等级之间的鸿沟。这种按照僵化的高考分数划分生源的方式,不考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契合度,高校已陷入结构性固化的境地。因而,越是等级高的大学,越能招收到成绩好的学生;而等级相对较低的高校只能是“退而求其次”,或进入一种恶性的循环。

从表面上看,实行自主招生政策是对这种制度安排的一次挑战。因为只要是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都会接触到比平时更优秀的考生。高校有了这个资格,就多了一个优先进入生源竞争的机会。

然而,这种优先机会很快会被其他因素所抵消。显然。B大没有这样的烦恼,由于位处高校金字塔等级的顶尖,是所有高校所仰视的对象,凭借着自身雄厚的有说服力、信息、资金、学术等方面的优势,在高校生源的竞争中,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每年全国的高考状元们都非B大莫属。

Z大虽然作为全国的重点大学,处于金字塔结构的上层。但是在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却要三面作战:既要向上,与B大这类顶级高校进行强势竞争;又要向左右,与同等级高校进行特色竞争;还要向下,与等级较低的其他高校进行优惠条件竞争。据2012年参与Z大自主招生面试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考生中有57.87%的人报考了多所高校。外省考生中,既没有来自上海、天津等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也很少有来自北京、山东等地区的考生。这意味着z大与其他自主招生高校的竞争关系比起B大与其他高校的关系来说,要被动得多。

6、与高中互动关系的差异

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下,分数是衡量好学生的标准,升学率是衡量好学校的标准,大家都不得不围着高考转。这次高校的自主招生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一次机会,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要看高中与高校如何互动。

B大在与高中的互动关系上做了不少努力,从保送生制度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B大总是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双赢的局面,Z大与高中的互动关系目前还在探索中。据广州市的几所知名高中校长反映:“在广东省的自主招生中,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没有衔接。高校与高中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基本上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因为高中从自主招生上既得不到资金上的支持,也没有任何政策上的动力,所以,积极性并不高。况且,自主招生是一项优中选优的政策,这一政策对高中的意义目前还有待观查。”表4反映了Z大从2003年至2009年自主招生加分录取情况,平均每年有30%左右的资格考生得到了这一加分优惠。

由于高中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执行中生源的输入口,所以,高中与高校的互动关系不可小觑。如果高校与高中互动关系上就拉开了距离,定为日后的差异埋下伏笔。

7、与考生、家长以及社会互动关系的差异

考生及其家长是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网络中的直接接受端,是政策的最终受益者。由于自主招生是学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的过程,因此,高校与考生的互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Z大与B大相比,Z大将面临着更大的选择风险。因为考生在面对多项选择时,往往放弃z大的几率要比放弃B大的几率大得多。

社会是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间接接受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使人们对上大学有着特别的关注与情结。社会的利益诉求是公正、公开和透明,把公平摆在第一位。但社会又不能不承认,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追求人人平等参与,而是要给那些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多一个机会。如果我们的高考既要公平,又要奇才,那么,统一高考政策就要以履行公平的政策职能为主,而自主招生政策则要以选拔特殊人才的政策职能为主,社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起监督的作用。由于B大的特殊地位,注定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B大比z大要面临更加严苛的社会要求与舆论压力。同时,由于B大的代表性较强、社会责任功能突出,所以,它所承担的义务与平衡作用也要比z大更重些。

尽管如此,考生、家长及社会对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影响程度,往往取决于核心行动者的政策执行力。这是因为,核心行动者是自变量,而其他相关方都是因变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