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访谈研究

2014-07-16 10:43:48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笔者进行了访谈调查收集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关的信息资料。具体情况如下。

一、访谈目的

本研究的访谈调查主要是为了解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方向和试行情况,认识其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对策,最后得出自主招生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对本研究提供有力的现实支持。

二、访谈样本

通过对几所全国重点普通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参与自主招生流程的教师和几位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入校的学生的访谈,得到了一些自主招生实施情况的详细资料。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直接反映该校自主招生背后事实的资料,受访者限于工作关系未提供给笔者。

三、访谈提纲

整个访谈过程全部由笔者本人完成,访谈时间每人大约为1小时,访谈的问题主要是:

(一)从长远来看,您认为贵校应发展成怎样的大学?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尤其是招生自主权,应如何体现?贵校目前在自主招生(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能否提供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的资料?

(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趋势近年来进一步明确。您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不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向?中国高校在推行自主招生过程中,应当采取何种模式?您认为贵校的自主招生模式是否是全国施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校的趋势?

(三)您对高校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的关系演变及未来趋势有何认识?

(四)在推动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过程中,大学自身、教育部、市政府管理部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这三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对于高校而言,自主招生会带来哪些益处?

(五)贵校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如何针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进行管理运行?

(六)您认为贵校实行的自主招生模式主要在哪几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今后还将在哪几个方面着重试验与改革?

(七)贵校自主招生在各省市的招生名额是怎样进行分配的?校方对于目前的生源分配方式及实际分配状况是否感到满意?如果不是的话,您认为问题主要在哪里?

(八)2007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样进名校—解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对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入学模式、面试经验或过程、高中回忆进行了解析。您认为在中国会不会又刮起一场应试之风?对于农村地区或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棋琴书画等特长很难得到锻炼与发掘。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九)高校自主招生是否加重了学生,尤其对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的经济压力?在较长的时间内,是否只有中国少数发达地区、发达城市有条件推行自主招生试点?

(十)您认为,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入校的学生与参加统一高考录取进来的学生有何差异?您认为两者的后续发展会如何?

(十一)在您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您认为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入校的学生有什么显著特点?对接受您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体现?

(十二)你是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你认为自身的哪种优势使你能够在自主招生测试中胜出?进入大学以来,你觉得与经过统一高考进来的同学有何不同?

四、访谈结果

访谈结束后,笔者对访谈提到的项目进行概括、整理,得到了不少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困难所在,使笔者意识到在中国推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应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具体说来,通过访谈主要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与结论。

(一)高校自主招生在中国有着光明的前景

中国所试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打破了统一高考制度的垄断地位,有利于学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学生,有利于做到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业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有利于高校扩大招生自主权。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适应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教育原则。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中国有着光明的前景。

(二)高校缺乏科学、公平、可操作性强的选拔评价机制

高校自主招生受到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社会风气与文化观念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办学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各校如何在众多的申请者中挑选到符合自己培养目标和育人理念的人才,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自主招生对学生特长素质的鉴定缺乏专业、科学的指导,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校采取的自主招生模式都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宗旨相符合。但是,目前的选拔机制还是以考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是笔试成绩为准,仍然受到分数主义的影响。如何建立一种适应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的选拔机制,仍然是很值得广大招生工作者探讨的问题。自主招生选拔评价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三)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影晌有限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开展至今己经7年了。从2003年的22所到2009年的76所,各试点高校仅仅局限在数量有限的重点高校,选拔比例仍控制在5%—10%,选拔规模小、选拔条件严格等原因,使得社会、学校、家长和考生对其关注率偏低,有限的影响面还不足以影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对基础教育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初衷是为了完善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同时也给有特长的优秀毕业生更多的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但是,回顾历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结果发现,符合招生要求的人才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四)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首先存在一个可比性问题。高校自主招生打破了统一高考制度下“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不同学校所选取的考试内容和采纳的招生方式不同,大大降低甚至抹杀了高校招生应有的可比性,成为自主招生备受垢病之处。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投放也存在地域差异问题。试点高校基本都明确规定生源所在中学为省、地区重点中学,而对于一般中学则不予考虑。此外,考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所花费的成本较高,这对低收入阶层子女也构成了一种不公平。总起来说,老百姓对高校自主招生试点的认可度较低。许多老百姓很担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会给人为因素大开方便之门,增加招生的不公平性。

(五)中学和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值得关注

高校自主招生在很多中学被认为是可能影响尖子生潜心备考、影响高考升学率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中学和学生的诚信问题,如中学为了提高声誉和升学率,“推良不推优”,部分中学往往保留最优秀的学生,将本无所谓“特长”但高考预期与自主招生学校接近的“良”生推荐给高校,博取其几十分的优惠条件,以作为提高升学率的竟争资源;另一方面,有些考生一旦考分能上更好的学校,也会不顾与高校所签的协议,导致高校自主招生的录取率更低。而从试点院校对申请条件的规定来看,在全国或国际性竞赛中获奖,具有专利性发明创造、获得省市级优秀班团干部称号、在省市级重点中学学习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备受青睐。因此出现了中学擅自修改学生平时成绩、伪造各种获奖证书等等,这些都与自主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六)招生成本过高

高校实行自主招生,除了要另外组织人力物力,用心良苦地命题、制定评价标准,从大量繁杂的推荐材料中选拔少量优秀学生外,还要在“公平、透明”等问题上煞费苦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后的录取率是相当低的。这样,试点高校在前期进行的各项工作中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付之东流,严重影响了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