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德育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分析

2015-08-19 15:27:2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为什么在职硕士德育工作“两个薄弱环节”的局面这么难以扭转?为什么在职硕士德育工作者的努力很难收获?为什么诸多的改革措施成效不佳?为什么理论研究的成果无法指导实践?我认为,从归根结底意义说,问题的结症在于在职硕士德育的理论零碎、不成型、滞后、不与时俱进。当务之急应该从在职硕士德育理论的奠基建设环节入手,换言之,目前在职硕士德育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出路在于独立构建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的在职硕士德育自1949年建国以来一直都是作为大学生德育中的一部分来对待的。世人也习以为常,并没有感觉到有毫厘的不妥之处,这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有一定的理论为支撑的。可以想象,在职硕士和大学生都是在同一所大学里生活、在同一个校长领导下,在同一批教师教育和培养下,在同一教室里学习,在职硕士德育与大学生德育怎么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的德育呢?尤其是在在职硕士教育的初期和规模尚小时期更容易这样认为,因为在职硕士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往往是与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一同进行的。我认为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符合新生事物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是在职硕士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必然的发展过程,是不可愈越的重要环节,是在职硕士教育事业量的积累时期。

在职硕士德育是一种复杂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的发展一般要经历若干过程和阶段,区分这些不同的过程或阶段的基础,就是它们各自的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一个事物在量的积累过程中,都必然是要毫不例外的依附、受制于孕育其原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与此同时,新事物又都在无时不刻的积蓄着否定原事物的因素,积累自己的新的因素,一旦成熟,新的事物就会截然地从原事物中独立出来,完全具有了只属于自己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过程中的道理与一个新生儿的孕育、诞生过程并没有什么两样。可以这样说,新事物在完全获得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之前,其生长过程,总是一定要受到原事物制约和影响的,只不过随着新的因素的逐渐增多,其程度逐渐减少罢了。如果能有上述这样一个共识,那么在在职硕士教育的一定时期里“用大学生德育的方法去解决在职硕士的德育的问题”做法是未可厚非的,是正确的,是必由之路。

问题是“十月怀胎、总要分娩”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在职硕士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规模空前、培养层次独立。在职硕士德育与大学生德育混为一谈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一事物与它事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在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即在于事物内部规定性。认识和解决这事物的内部矛盾,必须要有符合该事物的内在规律性的手段和方法,对症下药。用大学生德育方法这把钥匙,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在职硕士德育这把锁的。如果非得这样做的话,那只能是一相情愿的事情,结果就是今天在职硕士德育实效不佳的局面。实践早已证明任何一种理论,哪怕再好的理论,只要是一成不变的理论都将成为过时的理论,陈旧的理论,不管用的理论,迟早会变成被淘汰的理论。实践同样早已证明,再好的一种理论,如果用错了对象,那也是不管用的理论,人世间没有万能钥匙。大学生德育的理论再好,对在职硕士德育也是不管用的。江泽民同志说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能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加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今天,在职硕士德育必须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才是上上策,别无它路。

现在,我们对在职硕士德育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在职硕士德育发展过程是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大学生德育的母体中的孕育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职硕士德育自成体系的阶段。

从逻辑上的角度讲,我们欲要独立构建在职硕士德育理论体系,就必须能够论证在职硕士德育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系统及其相关知识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一门科学,系统论是20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由于理论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两个方面共同取得了巨大进展,产生了一大批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进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界,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沿,不失时机的把系统论的思想,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作为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以我们认识世界和指导我们数据和理论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是一个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所谓系统是诸多要素(不少于两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也就是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而要素则是整体中的部分。但是,在系统和要素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出系统不等于要素相加之总和的情况。这是因为系统的存在不仅依赖于要素的存在,而且依赖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正是在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中产生了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征。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要素作为系统的构成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必须设定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与要素不同,系统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要素及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相对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因素并使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统一性。相对于要素的多样性,系统作为统一体出现,它与要素之间是一与多的关系。第三,复合性。系统总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因而是复合的、可分的。第四,稳定性。系统都是有序的结合,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上述特点都表明,系统是在要素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它的整体性、统一性、复合性、稳定性都导源于由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质”和“整体功能”。

在职硕士德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完全符合系统的内涵和系统的特征要求。

首先在职硕士德育是由在职硕士德育内涵、在职硕士德育本质、在职硕士德育地位、在职硕士德育目标、在职硕士德育内容、在职硕士德育原则、在职硕士德育中介、在职硕士德育主体、在职硕士德育客体、在职硕士德育评价、在职硕士德育方法、在职硕士德育管理等诸多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人类文化的世界并不是杂乱纷离事实之单纯集结。它试图把这些事实理解为一种体系,理解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职硕士德育欲要取得实效,只靠其中一个或部分要素是不可能的,诸要素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互相矛盾运动中共同发挥作用才行。没有在职硕士德育的诸要素,也就无所谓在职硕士这个系统存在了。在职硕士德育就是在在职硕士德育诸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在学生德育大系统中与小学生德育、中学生德育、大学生德育等相互作用中总是要以在职硕士德育作为一个整体的面貌出现的,系统内在职硕士德育又绝对高于在职硕士德育的诸要素,并要求诸要素必须为在职硕士德育无条件的服务,因此,我们说在职硕士德育具有整体性特征。同样,在职硕士德育与在职硕士德育诸要素的关系是一与多的关系。一与多是内在的统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一方面,在职硕士德育是多个在职硕士德育要素构成;另一方面,构成在职硕士德育系统又可分为在职硕士德育诸要素的子系统,每一个在职硕士德育要素都是一个子系统,有多少在职硕士德育要素就有多少个子系统。这就是在职硕士德育系统的复合性特征。在职硕士德育系统中在职硕士德育诸要素都保持其特定位置,都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则,故而在职硕士德育系统具有有序性和稳定性。

任何一个系统相对于更高一级、范围更广的系统而言,它们就转化成了要素或曰子系统。毫无疑问,在职硕士德育又是学生德育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从德育客体视角出发,学生德育大系统包括小学生德育子系统、中学生德育子系统、大学生德育子系统和在职硕士德育子系统。学生德育大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按照层次分明、从低到高有序的相关性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同一层面的平行的子系统。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结构,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规则,各有各的要求。它们相互之间不能替代、更不能错位。必须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做自己的事J清,这就是系统论的法则赋予在职硕士德育的使命。

既然我们已经充分论证了在职硕士德育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我们就应该对在职硕士德育进行有别与其它子系统独立体系的构建,这是逻辑使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