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职硕士的价值观问题反思

2015-10-28 09:44:2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以及在职硕士本身都发生了价值取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多维的价值视角。

首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多年来中国少、十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积累,“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的人才标准。因此,知识的多寡自然成为评判一个人水平高低的主要尺度。然而,今天人们己彻底走出了这一思想误区,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衡量有着多重标准,除知识水平外,还有市场标准、道德标准、创造性标准等等。所以,在职硕士的知识水平己不成为获取社会评价的唯一资本。另外,过去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奉行精英教育模式,强调教育对象学业上的“专”与“深”。而今天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理念是,要求教育对象toknow(会学习),todo(会做事),tobe(会做人)。因此,高校在在职硕士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上有了更新更深的内涵。

其次,在职硕士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表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文化碰撞深深影响了在职硕士。当代在职硕士一方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同时又经历着市场经济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其价值观、道德观也经受着莫大考验,因此在职硕士在思想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价值观念的二元选择:一方面他们认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又接受“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一方面他们反对成为金钱的奴隶,同时又认定“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方面他们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建设、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无偿献血;同时又注重个体利益、自我设计、崇尚实务、个人奋斗。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维价值观表明,当代在职硕士的价值追求与社会期望及教育目标之间出现了反差。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道德文明认识出现偏差。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更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对集体、对他人淡然,强调个体利益。二是历史文化知识贫乏。许多理工科在职硕士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缺乏深入了解,对文学作品更不感兴趣。有的在职硕士直言不讳地说:读《唐诗》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因此,出现把“华佗再见(xian)"翻译成“Good-byeHuaTuo”的笑话便不足为奇了。三是个人修养不够,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处理不当。有的在职硕士人际关系紧张,对同学、对导师缺少应有的尊重;也有的在职硕士缺少诚信意识,随意签合同,随意毁约;还有的在职硕士放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缺少起码的约束。四是语言文字基础薄弱。一篇论文错别字成堆,语句不通,条理不清。许多导师发出感慨:这些在职硕士的文法真让人难以理解,指导论文花在字句上的工夫比花在专业学术上的工夫还多。五是独立科研能力较弱。有的在职硕士到了二年级便无事可做,只好继续选修课程。不是导师不带他搞科研,而是他的科研能力太差。用导师的话说,这些在职硕士就像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对稍稍灵活的科研任务便无从下手了。如何使在职硕士顺应时代要求,是在职硕士教育必须深思的问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