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外在职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4-07-15 10:48:28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运用各种方法对在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也有多种理解和阐述。薛天祥主编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学》认为,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这一概念就包含着关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本质规定性的两层意思:一是在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也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是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二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在职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或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通过研究生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如参加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调查等,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潘懋元先生认为,在职研究生教育具有如下特点:起点一般是本科毕业水平或同等学历水平;在职研究生的年龄基本在23岁以上,生理和心理已成熟;要求在职研究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深入的探索,并取得创新的成果,等等。艾尚连认为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指大学本科教育后,进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获得学习经历文凭的教育,是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最高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高层次发展。杨颉认为:为了便于研究以及更为准确地进行全局把握,本文中将在职研究生教育定义为第一级学位资格后的、以获得更高层次学位或文凭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美国伯顿?克拉克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和《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在职研究生教育》,这两本书都以德、美、英、法、日五国为例,介绍了各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科研基础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原则的实际情况,通过他们间的比较,显示出各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征。国外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还注重分类对不同学科的在职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如:欧内斯特?吕德的《研究生教育失败的新视角》、所罗门?和西德尼?迈力克的《美国的专业教育这两部著作对不同学科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从历史、现状和问题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欧内斯特?吕德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英国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克利夫顿的《悄然成功: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分别详细介绍了英国和美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情况。

对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有关类型,也有各种研究和阐释。李盛兵著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一书认为:“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形式、结构和途径,它探讨的是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因素的最佳结合与构成。”该书还将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学徒式、专业式和协作式,并且对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探究。李盛兵认为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02-1949年,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二是1949-1986年,我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专业式培养模式。三是1986年至今,我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趋于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教学式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已形成,强调实际问题的研究,并且是以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陈学飞等在所著的《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一书中,概括了书中所涉各国所具有的典型特点和代表性,从国别的角度提出了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国家模式。例如,对于德国,他是这样表述的:“所谓德国博士生的培养模式是以导师制为核心,强调科学在职研究在培养过程中的首要地位,以培养学术研究型博士生为目标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导师制;第二,推崇纯科学的概念;第三,以研究所为培养博士生的基本单位,研究所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层组织;第四,模糊的博士生身份。德国各州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的规定中,既把博士生作为学生,又把他们视为科研助手。”程斯辉等人则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培养单位)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在职研究生主导型模式和用人单位主导型模式等六种类型。认为这六种不同类型模式反映了参与教育的不同主体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相应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多样并存,适时发挥相应主导作用。程静主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简而言之,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合成系统,通过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构建出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王奕井、杜佳在《国外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一文中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定式,它反映了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周叶中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一文中,对人才培养模式解释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对培养模式概念作出正面解释:“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集中地体现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规定着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

从国内外出版的著作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目前对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主要倾向于对国外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包括对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类型的总结与分析,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对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回顾、比较和反思等。这些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及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因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而表现为多样性。对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同理解和划分,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培养模式所具有的某些特点,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