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暑期学校已成为激发创新思想的重要方式

2014-12-25 10:48:09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根据最近的调查表明,在职硕士暑期学校效果非常突出,得到广大在职硕士的热烈欢迎。参加过暑期学校学习的在职硕士都反映,通过暑期学校,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差距,受到了鞭策,感到了责任,对自己的学术生涯有很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有些学员用“久旱逢甘霖!”、“凤凰涅架!”、“暑期胜过一学期!”、“开阔视野,明晓‘学问’真谛!”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参加暑期学校的感受。今天在大会上发言的北京大学张平文教授,就是我们早期暑期教学中心的学员。

在职硕士暑期学校成为激发创新的重要方式

最近在与国外一些学者接触的过程中,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老师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是要多在在职硕士交叉、边缘学科考虑间题,因为很多时候在本学科内思想不能解放,创新会受到限制,如果和其他学科领域的人交流,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学科的在职硕士研究者多交流;

二是讨论会的参与者范围要广些,这是我在美国和欧洲参加讨论会后受到的启发。讨论会(Seminar)应该不仅是学者之间的交流,最好把自己指导的在职硕士,甚至本科生都要包括进去。一方面让学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听到相关领域大家的言论,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年轻人在专业领域涉足不深,在思想上没有框框,会有不少突发的‘“奇想”,这两方面的结合会激发出许多新的灵感。

最近我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校长进行了交流,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我问他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他的回答是尽早地让那些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让他们参加讨论会。而且他特别提醒我不要忘记本科生,因为本科生的思想禁锢是最少的,他们可能经常会提一些看起来幼稚、天真的问题,但很可能在这些问题下面隐藏了某种根本性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在职硕士暑期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我想,我国在职硕士暑期学校能够得到各方关注,主要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暑期学校聘请学科领域的有说服力专家,介绍学术领域前沿知识和观点,是暑期学校的一个亮点,也是关键点。这里不仅有院士、长江学者以及本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还有一大批海外著名学者。他们扎实的学术功底、宽广的国际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的学者风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无不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使学员们了解到科学前沿,增长了知识,而且还领略了优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以及做学问的精神和方法。

到2005年为止,参加暑期学校授课的教师达1100余人次,其中院士有120多人次,境外教师300多人次,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阵容。在聘请高水平教师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不少承办单位也都把聘请高水平师资看作是办好暑期学校的关键,对此做了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比如今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计量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在职硕士暑期学校,聘请了10余名海外著名学者担任暑期学校教师,效果十分突出,不仅国内在职硕士踊跃参加,还吸引了一些在海外就读的博士生报名。

(2)一批优秀在职硕士,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切磋以及建立联系,都十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学术生涯。截至2005年底,共举办在职硕士暑期学校48次,其中数学10次、物理学6次、化学4次、生命科学3次、环境科学5次、公共卫生3次、理论物理6次、应用数学4次、哲学社会科学3次、其它学科4次。参加暑期学校学习的在职硕士共计8000余人。

事实上,在职硕士的知识不仅来自于课堂和导师,相当大部分是来自于同学间的交流。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渠道很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同学间的交流对在职硕士的成长非常重要。而暑期学校集中了来自不同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在职硕士,以及部分青年教师或研究人员,是在职硕士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最佳平台,是在职硕士获取知识的一个难得机会。

与国外暑期学校相比,也许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调研国外的暑期学校情况,跟我们的进行对比,来发现我们的不足之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