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辅导员“辅导”的限度

2014-07-10 22:59:1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明确两者的关系之后,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既然在职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是应该进行区分的,那么,在职研究生辅导员“辅导”的限度如何呢?众所周知,本科生辅导员群体占了整个辅导员群体的绝大部分,一方面原因当然是本科生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研究生(个别研究型大学除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科生群体的稳定性和成熟度等方面与在职研究生相比较弱,不得不多配备辅导员。在很多高校,在职研究生辅导员都是从本科生辅导员甚至从学生直接转化,而相当一部分这样的辅导员只能够实现头衔的转变而不能一下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化,因此,常常将本科生的管理方式不加具体化就直接在研究生身上套用,或者认为在职研究生成熟度较高而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等。因此我们认为,为在职研究生辅导员特别是那些由本科生辅导员转任的在职研究生辅导员设置“辅导”的限度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克服越位现象。由本科生辅导员转任的在职研究生辅导员,常常由于习惯了“包干到位”的本科生工作模式而对在职研究生的“辅导”出现越位。例如,研究生的学习是课堂、实验室、导师和图书馆四位一体的,这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来源不可能仅仅来自于书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成果。他们可能会晚上熬夜而白天睡觉,原因在于需要做研究的时间比较长,不能说间断就间断;他们会看很多看似与专业知识不相关的书籍,例如从事理工科研究的学生翻阅哲学书籍,实际上是为了拓宽研究思路,寻找创意灵感,打通学科之间的障碍,从而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由于年龄偏大和社会阅历丰富,他们较少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认为那样既没有意义又浪费时间;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出去实习而不是纯粹呆在学校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很多辅导员不了解在职研究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摊派式的方式,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某个社团的活动,美其名曰发展综合能力;要求他们必须定点睡觉定点起床上自习,否则扣除德育分;要求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只要辅导员一声令下就必须随叫随到。这样的越位现象是与在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不一致的。笔者认为,研究生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广大在职研究生中去调查研究,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以本科生的管理模式管理在职研究生,或只听信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几个学生的只言片语,而是应该真正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等方方面面,制定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我们注意到,因为辅导员和研究生的沟通问题而导致的各类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大都是辅导员的管理模式与在职研究生的生活模式不相容,工作越位所致。

第二,克服缺位现象。有的本科生辅导员转行担任在职研究生辅导员后,奉行“什么都不管”的放任自流政策。例如,学生是否长时间不在学校?不管;学生最近一段时期在干什么?不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何?不管;学生有什么苦恼?不管。“不管”的理由还冠冕堂皇,例如研究生是大人,思想成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研究生辅导员是直接由应届毕业生担任,他们更加适应“被管”而不是“管人”,甚至于不知道该管些什么,所以,索性不管。实际上,研究生虽然成熟度比本科生要高,但大部分在职研究生是从本科生直接考上来的,并没有太多社会历练,思想相对单纯。而且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研究生的年龄相对较大,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成功意识和成家意识,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一句“不管”就能得到解决的。很多研究生甚至一年都见不了辅导员一次,而见了辅导员,辅导员不认识不说,对于应该提供咨询的事情也是毫无了解,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不满。一方面,他们认为辅导员没有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则认为辅导员只有在完成摊派任务的时候才会找学生。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反感情绪。笔者认为,虽然强调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服务,但是必要的指导还是不可或缺的。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享受作为老师的“优越感”,更不是将学生当成工具。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与学生的沟通渠道,要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工作的缺位会使得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动态掌握不完全,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校园不稳定,从长久看,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不利。

第三,以学生为本。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职研究生辅导员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基础。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服务性工作,其职责就是要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条件向学校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就业压力问题以及招生规模扩大与教学、生活、课外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问题等,通过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从另一个侧面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实效。从我国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程看,辅导员职能的服务性定位必将成为辅导员制度职能中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由于学生已不再被单纯地作为教育、管理对象,传统的管理育人模式应当加以调整。从实际来看,服务也是促使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研究生辅导员要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开展工作。例如,根据在职研究生学术风气较浓的特点,举办学术论坛;根据在职研究生思想较为活跃的特点,举办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大讨论;根据研究生生活压力较大的特点,举办各种社交活动,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等。根本的宗旨,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研究生辅导员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研究生一般都是二十二岁以上,有了成功意识和成家意识。

成功意识就是要找到好工作,在专业或其他方面有较大发展;成家意识就是要能够赚到较多的钱,买房子,结婚生子。但是,现实往往是相反的,研究生常常是一无所有。这个时候的研究生,神经比较脆弱,例如他们不想呆在家里,面对向父母要钱和面对面的尴尬;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与那些已经工作成家的同学交往。研究生辅导员了解了这些情况,就知道了所谓以学生为本的限度。实践证明,超出了以学生为本的限度,工作寸步难行。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要抱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踏踏实实搞好调研,真心诚意与学生交往,认认真真做好学生工作,以爱心换取爱心,以尊重赢得尊重,通过经验的累积,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掌握“辅导”的限度。

第四,把握分寸。在职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至关重要,不能抱定那种任何人都可以担任辅导员的态度。并且,我们认为,对于辅导员要从选拔、任用、培训等各个方面下功夫。有的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之前是学生干部,养成了“骄横跋扈”的“官僚”习惯,上任后更是以“高高在上的老师”自居,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关系紧张;有的辅导员缺少语言艺术,常常好心办坏事,例如本来是安慰学生考试失败,结果因为语言不慎成了嘲笑学生智商太低;有的辅导员粗枝大叶,不能够从言语中听取隐含的信息,错过了处理学生心理危机的最佳时机;而有的辅导员又是过于心细,甚至到了敏感的程度,结果自然是流于唠叨。掌握工作的分寸,对于研究生辅导员而言尤其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质变是量变的发展,质变后又有量变的累积,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质变的临界点就是度。

辅导员工作不到位,就如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达不到“辅导”的效果;辅导员工作过火,超过了度,会适得其反。这个分寸,一方面是要通过经验的摸索,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学生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专家讲座和培训等方式获得。

可见辅导员工作中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环节,要树立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视野,慎重对待辅导员从选拔到转行之间的一系列成长经历,既要保证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又要保证他们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艺术。同时,建立起一种“学习型”的“辅导”风气,要求辅导员不断学习,求深度、求广度、重实效,能够学以致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