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4-07-17 10:53:5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上海市民立中学通过构建立体研修网络,促进教师令业发展。其核心是:以“以校为本,以研促教”的理念思路为指导,以落实两个纲要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及二期课改为研修方向;以静安教育精品化、国际化为研修目标;以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市级课题“中学实施博雅教育的行动研究“用学科德育提升教学价值的实践研究”为研修依托;以加强师德、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为研修重点;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点面、横纵、分层为研修结构;以校内、校外、网上和高校的资源为媒介来构建研修的方式和方法。

民立中学本着“一人培训,共同发展”的观念,拓宽研修资源,扩大研修视野。如按照资源来划分,则为以下几种。

校内资源为基础。校内资源是教师令业发展的根本,校本研修只有紧紧立足校本,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才具有可持续性和生命力。民立中学围绕办学规划中提出的“用教科研打造教师队伍”,深入挖掘校内资源,实行课题引领、差异研修、合作研修等带动教师令业发展。

校外资源为拓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土程,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内部,而应是融入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少’一泛吸收校外的优秀经验,提升自己的内涵。民立中学几年来立足静安精品教育,拓展校本研修的校外资源,如积极参加静安教师的五级培训,兄弟省市友好学校、区内异质学校合作研修等。

网上资源为途径。数字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生产生活的巨变,也催生了校本研修的新途径,无论你适应与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一切。民立中学面对新形势,抓住契机,开展了以网络资源为途径的研修。如:网络互动(文汇大讲堂活动),网络教研(学校物理组被评为2011年上海市网络教研一等奖),网络论坛(‘博雅教育”实践研究‘用学科德育提升教学价值”论坛),学校资源库建设(倡导:“核心经验”共享,人人有分享他人成果的权利,也有为他人贡献自己成果的义务)等。

高校资源为辅助。长期的教育教学土作,教师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对教育理论的再学习,缺乏对教育改革前瞻性问题的敏感性,民立中学为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开展了以高校资源为辅助的研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创建平台让教师与高校教授零距离接触,共同就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研讨。如:坚持了近五年的“有准备无主题漫谈”活动等。

为让研修土作真正体现以校为本、以研促教的研修指导思想,民立中学强调了分层式的管理模式。尝试进行分层、分团队进行师师共营团队建设,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不同的管理团队都能长足进步,传递给教师一种信心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1、校级层面的研修

围绕学校“博雅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就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由学校校长室组织的覆盖全校教职土的集体研修,其目的在十统一全校教职土的思想,共同规划学校的发展,提升教职土的理论修养和人文素养。如:“基十博雅教育下的学校发展行动研究“课堂教育教学微技能研究与实践,“基十博雅教育下学科德育实践与研究“新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心理研究”,等等。

2、教研组、年级组层面的研修

围绕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依据教研组、年级组的发展和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及特色组室建设等展开研修。如:语文组“优化语文教学行为,提升语文学科育人内涵”,艺术组“关注艺术课堂教学,有效整合音乐美术课堂教学”。2011学年高三年级组“面对不断扩大的高校自主招生,我们如何应对”,等等。

3、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研修

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一般都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教龄在达到10年或以上的时一候,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期。为此,我们对这部分教师设计了自我发展研修计划。通过“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成长记录袋”和“发展记录袋”等形式促使他们自研自修,同时一学校还创建师师共营小组平台、项目推动等形式,让这部分教师“比学赶帮超”,提升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如:学校组织了“学习设计”研修团队“新课堂
实验”团队等。

新课堂实验团队由校长任班主任,聘请学校行政、资深教师为顾问,初期由8位年富力强、热爱学习、追求发展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他们具备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发展愿景,分别来自不同学科,这既为团队提供了知识的丰富性和智慧的多样性,也增强了团队内部的竟争性。新课堂实验以“用德育温暖课堂、用经历丰富课堂、用创新引领课堂”为发展宗旨,注重教师个人的学习,号召成员潜心研读各类教育学论著和令业书籍(内容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管理学等),为他们的令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堂实验注重教师的令业反思,鼓励小组成员养成及时一反思并阶段性总结的好习惯,为教师令业发展提供了路径保证。新课堂实验注重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协同合作,提倡成员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和研究心得,注重成员之间相互勉励、取长补短,在前进的道路上携手同行。目前,己吸引了学校大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主动中请,积极要求加入。

4、创建“共营小组”,营造结对研修新境界

针对百年民立,虽然在教师令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土作,但仍然缺乏更多的优质师资,为此,学校确立了“团队发展”的思路,走共同进步之路。在校本研修中创建了多种形式的共营小组,积极营造结对研修的新境界。如:“学习设计”项目共营小组、“新课堂实验”共营小组、‘班主任微技能提升”共营小组、‘年级组长教学管理职能探究”共营小组,等等。其中,“年级组长教学管理职能探究”共营小组,己经坚持了整整四年。在校长室领导下,他们就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年级组文化建设、年级组管理中的激励与关怀、年级组长教学管理职能的发挥等进行了深入而少’一泛的研讨,全面提高年级组长综合管理能力。用高二年级组长王敏浩老师的话来说,年级组长研修让我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初三年级组长孙欢老师说,年级组长研修让我清醒了许多。

5、打造“项目平台”,注入研修活力

在如火如茶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研修形式,为校本研修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新的发展思路。为提升研修品质,学校通过打造“项目平台”的形式,进一步注入研修活力。如两年一度的学校教研组与备课组评优、教研组联合备课形式研修、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与班主任心理课辅导大赛、教学视导、初中分层教学研讨、高中实验班建设研讨等。

6、“有准备无主题式漫谈”,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有准备无主题式漫谈”研修,是我校针对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视野、教育实践方面所开展的又一研修形式。所谓“有准备”指的是我们(教师)要有准备,要就自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所思、所悟进行精心的梳理;‘无主题”是指教授、令家要不带框框,要能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最新成果,最前沿的思考见解全面而又毫无保留地交流指导(这是笔者-听过多次报告后得出的结论)。几年来,我们聘请复旦大学、华东师大教授,市区教研员,名师名校长等来校漫谈,有时一是一对多,有时一是多对一,有时一是多对多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追寻教育教学的真谛。如:在华东师大教授,区教研员,外省市优秀校长,本校行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面对课堂的深度与宽度,我们何去何从”漫谈成果,被《中国教育报》进行了全文整版报道。

民立中学开展了长期的校本研修土作,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发现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校本研修存在过十繁杂的情况。教师除了在学校需要参加校本研修之外,还需要参加区一级甚至十市一级的研修,多个研修的累积使得教师在各种研修中“疲十奔命”,造成了校本研修的低效性。多个主题的、多方面的研修也让教师的精力不能集中,对十问题思考的程度不都深入,只能片面去作出调整。

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学校主动作出调整,在一个阶段克服一个问题,有效地调动全体教师的能量来达到共同发展。民立中学首先以“德育”为研究的主题进行思考,从根本上将教师的思想、学生的思想乃至十课程的思想摆在第一位进行研究,帮助教师脱离了为教而教的尴尬境地,使得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之后,学校将视线转向了实际操作层面,以“微技能”为切入点,督促教师们重新审视自身忽视和缺失的技能。

一段时一期内,攻克一个研究点,促使校本研修有效进行,减少了研究重复、繁杂的现象,做到了“去繁存简”,进一步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

校本研修在开始之初,众人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目标远大,但是随着时一间的推移,有部分教师不能坚持到最后,使得校本研修走形式化路线,只有每次研修的时一间、地点,完全没有目的和内容的研修增多,使得校本研修成为教师避之唯恐不及的“任务”。

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民立中学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双微(微课程、微技能)”,立足教师身边问题解决,以提高教师教育素养和科研能力为切入点,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体现按需施培的原则,不断激发教师的热情,使得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做到“去伪存真”,留下教师心底的希望和愿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