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职博士招生过程中的一些改革建议

2014-10-21 11:38:2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竟争,抓住人才培养的契机,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近些年来教育的快速发展,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而随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其中就存在了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就慢慢浮出水面了。为此,这里对在职博士招生过程中的一些改革建议。
对在职博士招生过程中的一些改革建议
 
1、优化生源结构,多渠道吸引优秀生源
 
博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国家的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精英教育的水平。因此,国家应从宏观上适度发展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资源状况,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源的状况来适度发展招生规模。
 
在国家从宏观上控制博士研究生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为了扩大博士研究生的生源数量,增加录取的选择性,作为具体的招生单位,也有许多可做的工作:
 
其一,要加大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范围。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支配,长期以来,高校的招生单位还停留在“等、靠、要”的水平上,殊不知,不宣传,别人就很难知晓你的招生规模和优势专业。几年来,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就先后以研究生招办为核心,动员了多个院系的科研秘书,深人到东北、西北、中原以及沿海多个省市的科研院校进行招生宣传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增加了博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苏州大学,以保证有充分的生源。
 
其二,选拔优秀硕士毕业生提前攻读博士。
 
在这方面,苏州大学坚持按照德、智、体全面考核学生,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硕士生选拔出来,这样有利于激发硕士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前攻博有利于课题的深人研究,早出成果,此形式是开拓生源、吸引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其三,采用联合招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办法拓宽招生渠道。
 
多种形式的招生办法可以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解决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由用人单位选拔自己的优秀人才到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由原单位发放工资,多渠道解决在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经费问题,这种形式是当今社会最需求的培养方式,同时也争取了更多的生源。
 
其四,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多样化的学位类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要适应社会成员个体消费的需要,研究生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实施双导师制,由单一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逐步转向学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并存的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为解决博士生生源不足开辟新途径,为招生工作建立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2、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增加初试的信度和效度
 
博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国家高水平的选拔考试,我们应制定科学的选择标准,增加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博士研究生的人学考试内容应兼顾基础知识的广博性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性。笔者认为可借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人学考试或全国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办法,对于如外语、专业基础课试行全国统一时间联考。联考统一命题的原则为:试题应能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而对于专业课,由所在的学校主考,全校统一命题、阅卷,也可建立试题库随机抽取。这样既可以公平、客观地反映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博士研究生人学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又可以限制那些基础知识不足的考生进人到博士研究生的行列。
 
3、建立完善的录取制度,加大复试力度,择优录取
 
在科学地量化考试科目和专业命题的同时,又要照顾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特殊性,博士研究生的人学条件与本科生、硕士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后两者看中的是考生的分数,而博士研究生应看重考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应加大复试分数的权重,由导师组成复试小组,对于考生的学术背景、科研水平、计算机水平及实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录取时要认真考虑,优先录取那些对有关课题有深人了解和研究的考生,不能使那些真正具有博士研究生人学水平和培养潜力的考生因为一次考试(往往是外语考试)而终身遗憾。
 
总之,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是招生工作,招生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的质量,为实现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战略任务,我们只有坚持高起点的人学标准,才能使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得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