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管理方式忽视农科在职硕士群体特殊性分析

2015-05-07 21:35:0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由于农科在职硕士与文、理、工、医等学科的在职硕士差异性较大,特色鲜明,个体差异性和整体复杂性高,故传统的在职硕士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也不利于培养出高素质农业大才一的产出。

(1)农科文化不浓厚,学农爱农热情不高

由于在职硕士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上较松散,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在职硕士学术或者文化活动困难较多,体现农林类在职硕士学科特点的学术文化活动的局面尚未形成,综合性大学中农科文化的影响力不强,导致农林类在职硕士对于农科文化了解程度不深刻,考研目的不纯,在职硕士学农爱农热情不高,更谈不到为农学发展贡献力量。

(2)缺乏交流,凝聚力不强

农科在职硕士学习阶段,学习方式多以自学为主的第一学年外,其他学年几乎没有专业课,学生基本都在导师指导下野外实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各研究所、各学科点和各导师的培养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要求在职硕士进行独立选课和科研活动,且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农科在职硕士一年中有三个季节在野外试验。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在职硕士更是以此为中心,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实验,外出多,流动性大,活动场所分散。这种学习方式使得不同导师、不同学科点、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所的学生平时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即使是同一专业、甚至同一实验室的在职硕士也难以有相同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为困难。

(3)综合素质不高

农学在职硕士三在业务素质卜有着较强的野外实验和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墓础知识,但只重视学习成绩,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忽视对其他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在性格特点上,他们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忽视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在行为表现上他们积极野外实验时间长,习惯于独来独往,希望自己的见解有实践机会,利用各种能的条件以各科,方式表现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快速的获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就业技能,但是由此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封闭与周困环境的交流。加之8Q后的学生也都表现出独立性强,自我保护意识高,强调用自己价值观来判断自身的为大处事,往往自我意识明显,自我维权意识强烈,而班级集体观念淡薄,各种活动的参与率低,缺少集体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思想不成熟

首先是在职硕士阶段属于青年中后期,在心理发展上趋于成熟,理论思维趋于健全,但由于高校在职硕士生源单一化,大多数生源是应届生,社会经验少,社会化过程还没能完成,心理成熟和滞后,抗压能力低,处理事务能力低,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农学在职硕士比起其他学科在职硕士而言,行动的目的性、果断性与灵活性等方面有了充分发展,但还是表现出由于年少,而原则性不强,对社会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丰富和深刻等问题。

其次是随着在职硕士独生子女比例升个体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等外在不断增加,在职硕士在面对一时不可避免的产生迈德、思想等方而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社会舆论、大际关系、就业选择、婚姻恋爱、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少已其足,农科在职硕士大多数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其心理与来自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的侧理差异性较大,容易产生自卑、自闭、敏感等不良心态。此外,目前某些在职硕士中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在职硕士学风问题、学术道德等,将影响在职硕士教育质量,这也是在职硕士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传统的在职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等难以适应在职硕士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故而综合性大学农学学院,必须认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在职硕士教育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资源平台,结合农科学科特点,借助管理学知识和相关理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利于大才培养的综合大学农科在职硕士管理模式,以实现高素质农学专业大才的高产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