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2015-10-15 15:40:28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硕士就业期望偏高和就业取向受利益驱动已是客观事实,在此背景下才有了在职硕士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行为。而当前的在职硕士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限于人力、精力和教师的知识水平,已不完全适合在职硕士实际就业的需要,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造成了就业指导与服务主要是而向毕业生的就业过程管理和简单技术性指导,根本没有覆盖在职硕士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辅导的问题,造成了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单一模式和内容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矛盾,造成了校内资源严重不足、全员参与率低的困境。应该说当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理论基础是正确的,导向也比较明确,但是其实际运行模式存有较多不足的地方。

如何在当前模式框架下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作用,如何发展和完善当前的指导与服务模式,尽可能适应市场和在职硕士的需要,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效率,要从以下儿个方面改进:

1、确立“指导前移,服务毕业”的科学合理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理念。

即将就业指导前移到在职硕士的一、_年级完成,将就业服务落实到毕业在职硕士当中。日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主要而向毕业生,而毕业生就业求职时期恰好是在职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学位答辩的关键时期,基于机会成本考虑,在职硕士必定偏好先完成学位论文,再考虑就业问题。在学位论文的压力下,在职硕士显然是无暇顾及针对毕业生就业而开展的各类技巧性的就业指导,从而造成就业指导上座率偏低。如果将就业指导前移到一、_年级完成,则能够将就业指导的连续性、民效性与毕业生就业管理的阶段性、实效性剥离,而针对毕业生则只增强就业服务的细致周到和个J哇援助,这样不仅克服,临阵磨枪”的低效率,也增强了在职硕士就业的自我指导与服务的能力。

2、充分引入社会资源,实现国家、高校、社会的主义一体化的全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

日前的全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主要是取决于校内教师的资源和人脉,因此必须拓展主义全员化的观念,注重引入国家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员力量,运用校友的重要资源和导师的社会关系,实现主义一体化的全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这样,不仅能够配合就业指导前移的连续性、职业辅导的民效性的需要,又能提高对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质量。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要引入社会资源关键要建立全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激励机制,通过增人激励机制的力度和范围,才能真正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参与而和效率。

3、要建立标准化和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衔接和传导机制

就业指导与服务是系统的有机的整体,如果未能在一、_年级在职硕士中实行标准化、统一化的就业指导,在毕业生中强调就业服务,其效率也必然不高,所以才有就业指导讲座上座率低的现象。当然针对毕业在职硕士的就业服务,要突出个性化的特点,特别要加人就业的帮扶和援助工作。鉴于直接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人力和知识水平不足的现实,可以通过上述的激励机制形成的全员参与,组织校内外从事过就业工作的教师和社会培训人员扩人就业服务的队伍,加强就业的帮扶和援助工作,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效率。只有形成这样的衔接和传导机制,才能发挥标准化和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整体功效。

4、要突破时空界限,抓住各种时机,强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作用。

从在职硕士思想特点看,在职硕士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服务的能力强,在职硕士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最终效果就是在职硕士能自我指导和服务。只有首先通过各种过程的强化作用,比如,干部培训、新生入学教育等,才能增强在职硕士学习就业指导、寻求就业帮助和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指导和服务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受益终身。

5、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信息传递机制,减少指导与服务的效率损失

通过信息传递机制的改善,比如,利用媒体、网络公布用人单位、毕业生的动态信息等,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供真实的市场信号。要建立一套使提供真实信息者得到利益、作假者必然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通过加人监管和约束力度,让在职硕士在求职和签约前后“说真话”,否则其将受到更人的利益损失。比如,为减少在职硕士“这山看着那山高”的随意违约现象,一方面,可以加人违约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对学校声誉受损后的道义劝告制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