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15-10-20 16:56:24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在职硕士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职硕士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迅速成为在职硕士教育大国,截至2010年,我国在学在职硕士己达140. 5万人,其中博士生24. 6万人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招收在职硕士人数为57. 4万人,其中硕士生51. 7万人,博士生6. 7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在职硕士招生规模,面对未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实现中国梦的宏大理想,我国的在职硕士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如何呢?

(一)知识性教学方式制约在职硕士创新能力

由于90年代以来我国在职硕士扩招,每位导师所带的在职硕士数量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展到目前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相应地在在职硕士教学方式上也发生了转变,由导师带领学生围绕课题开展研究转变为在教室里大班上课,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学后教育”。有些在职硕士导师习惯于这种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就某些重大的学术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职硕士只带着耳朵和眼睛去听去看,而很少进行主动的思考,更谈不上进行研究了。“在职硕士是以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生,研究围绕问题来进行,没有问题则无所谓研究。”川尽管有些问题可以来自书本知识。但仅仅满足于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显然是难以激发在职硕士的问题研究意识的。

我国很多大学的教师都有在国外留学或考察访学的经历,我们在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中发现,国外很多大学的在职硕士教育多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就某些问题阐发自己的见解和提出新的问题。相比较国外的教师和学生,我国的一些初到国外的学者和在国外留学的在职硕士在研讨中很少发言,只有经过一段时问的学习之后才慢慢地开始展现出自己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国内在职硕士教学方式的深刻反思。在职硕士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运用己有的知识和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和判断,当然也就谈不上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由于在职硕士扩招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更由于我国在职硕士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职硕士思想认识的偏差川导致有些在职硕士抱着“混个学历好就业”的投机心理,仅仅满足于考试通过,写论文东拼西凑,甚至找写手、抄袭成风,严重制约了我国在职硕士的创新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不足制约在职硕士创新勇气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面对认识的对象,做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要有些什么新见解、新举措的-个系列的思考过程。显然,要得出合理的结论必须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或途径。现在,个别博士或硕士论文里的文献综述还不够扎实,表面上看,列了不少书目和文章,但或者是不够全面,或者是对作者的观点把握不准确。当前,我国大学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还不够,在培养在职硕士批判性思维方面做得还不理想。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流大学的校长们认为,虽然中国的很多学生都非常优秀,但中国的学生却普遍缺乏挑战有说服力的勇气,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看法。但是,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培养在职硕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在在职硕士教学中多采取研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好方法。

(三)国际化交流欠缺限制在职硕士国际视野

我国在职硕士很少有人能够在读在职硕士期问,同时到国外相应的合作大学攻读半年或一年的国外课程和参加研修,更少有在职硕士同时获得两校学位。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在职硕士教育对利用互联网进行远距离教学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国外优秀大学的课程承待进一步开发,我国优秀的在职硕士课程也需要通过互联网在国际上得到传播和认可,这应该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博士生在学期问能够到国外研修的数量很少,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植和鼓励。这些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在职硕士的国际视野。

(四)参与性研究不多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在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大学培养在职硕士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要提高在职硕士论文的质量,就要在选题的确定、参与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等方面下功夫。现在,很多在职硕士的选题缺乏创新性,而只是满足于重复验证前人的研究;一些应用性研究应用价值不高,有些甚至与生产实际脱节。更有甚者,有些在职硕士简单采用网上摘抄的方式,尤其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大量地剪裁别人的研究成果,而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更谈不上批判性地分析和深入思考。文科在职硕士的实证研究能力较弱,有些人连最基本的问卷编制和统计分析也不会,只好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过分主观地阐述自己的看法,甚至直接摘录别人的观点。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跨专业的,由于没有学过相关专业的本科课程,其专业基础较差,严重影响在职硕士对本专业的深刻认识,更谈不上有创见的学术研究了。有些导师只忙于自己的研究或者到一些公司兼职,对在职硕士放任不管,在职硕士很少参与导师的研究。失去了导师指导的在职硕士常常像一盘散沙,漫无头绪地四处飞扬。几年的在职硕士读下来,也只不过是混了一个学位而己。

(五)国际化特色不强阻碍在职硕士国际拓展

目前,发达国家在职硕士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增加国际生源比例,聘请国外优秀导师,加强国际生交流交换,研究课题的国际化合作等。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必须实施国际化的在职硕士教育。这是因为,一所大学的在职硕士教育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才能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而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培养的在职硕士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等。目前我国的在职硕士教育国际化明显不足,且不说我国人目众多,在职硕士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国,即便是教师的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和合作研究的国际化也和我们这个映映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相反,一些发达国家多年来己经形成了自己的在职硕士教育国际化特色,他们利用自己的财力、科技实力和师资优势,采取各种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大量吸引国际在职硕士和学者,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形成了一种国际化的教育要素集聚现象。据报道,2012年秋季就读美国硕士和博士的中国申请总数超过了50万份,比2011年增长1800,这是连续第七年的双位数增长。2010年增幅为2000,2011年为2100。目前,来自中国的申请,己经占了美国在职硕士院总申请数目的50%。我国很多优秀生源流失海外,而我们自己国家的在职硕士培养却失去了国际拓展的空问和优势。这必将对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产生严重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