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科在职博士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2014-10-25 09:30:39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我国自1980年实施研究生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建成一批农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农科博士研究生基本上立足于国内培养的格局,但博士研究生的总体培养质量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不少差距,其中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影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农科<a class=在职博士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src="/upload/images/zaizhiboshi(75).gif"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22px;" />
 
(一)重论文、轻课程
 
创新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论文一直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由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受学制的限制(一般为3年),一些学校忽视课程体系建设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认为课程学习冲击了论文研究,因而降低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要求,缩短课程学习时间,甚至将论文研究和课程学习对立起来。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才培养上的短视行为,直接影响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最终也会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博士研究生的发展后劲。
 
(二)重理论、轻应用
 
博士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中从事科技创新的优秀群体,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培养科研型的人才无疑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承担为科研和教学单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但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型和应用型博士学位已成为新需求。农业科学总体上属于应用科学,应在保持一部分基础研究的同时,将主要的科技力量用于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因此,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增加一些高水平的应用型和技术型的课程。
 
(三)重专业、轻人文
 
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研究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农科院校大多以农业科学和相关领域为研究重点,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师资力量薄弱,客观上造成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上缺少可供选修的人文社会类课程,从而形成了一种重视科学理论学习,轻视人文课程学习的现象。尽管近年来一些农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但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因此在博士研究生课程设计中应加强人文类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融人人文素养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
 
(四)重目标管理、轻过程管理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确定。除学校统一组织的公共课和一些专业基础课外,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主要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开设,授课方式通常采用“课内精讲,课外多学“的方式,由研究生参阅资料,撰写报告,课堂讨论,教师点评。这种方法有利于博士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前沿,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补充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明确研究方向,进行创新型的论文研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对课程学习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上存在一些把关不严和走过场的问题,需要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与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小组的协调,建立科学的监督和课程评估机制,实现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统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