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源的专业硕士分类培养新模式

2014-09-17 11:45:5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正是基于很多不同生源的新增专业学位硕士需要更实际可行的培养方案,专业学位教育也需要不断改善和发展,据此提出一些对专业硕士进行分类培养的主张和建议。

(一)“和谐统一”的培养目标

虽然我们面临的是不同生源的专业硕士生,但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素养的高层次应用性专门人才。那么首先,我们就得一视同仁,无论学生带有怎样的知识、阅历背景,最终的目标都是要造就他们的卓越与统一。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多地为他们营造统一的学习环境、统一的阶段性学习时问,尽可能多地组织他们进行相互交流与团队式合作。总之,宗n是让不同生源的专业硕士通过学习在本专业能真正成为卓越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让他们毕业阶段都能够达到一个同样水准的专业学术标准,无论是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专业实践的积累都很优秀。其次,学校不是工厂,不是将学生视为产品来批量销售,我们追求的是“和而不同”;统一并不是泯灭个性,恰恰相反,生源不同的专业硕士学生组成的集体,有更充裕的资源进行多元的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尊重他人、坚持自己,构建一个白花齐放的团队。在“和谐统一”的培养目标下培养更专业的高水平人才。

(二)“双向互补”的课程体系

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要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来进行设置。

针对生源的具体差异,一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给应届本专业、非本专业以及个别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学生作为必修课程;对在职人员开设为选修课程。理论性课程基本以课堂为主,对于应届本专业学生继续巩固基础知识,而非本专业学生有机会专心进行系统学习,对于在职人员为他们提供宽松灵活的学习时问自主安排参与理论课程的复习和巩固。所以,理论性课程基本上以应届学生为推动主体,带动大家一起学习。而那些实践教学,即应用型课程则是以有工作经验的在职学生为主要带动者,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和阅历,扩大和丰富实践教学的范围和形式。专业实践要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除实际操作课程之外,也可以将阶段性经验交流学术活动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多安排和组织一些集体研讨课时,让不同生源的专业硕士有充分的时问相互学习、借鉴,互补缺漏与不足,达到一种双向互补的学习课程体系。

(三)“异源同组”的教学方法

既然是要解决专业硕士生源差异带来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的主要参与者进行主体上的调整和协调,对照不同性质的课程进行分类分组的管理与安排。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以他们更易接纳的方式将不同生源的学生安排组合成课程小组或实践团队,对于理论性课程需要完成的课堂作业,理论基础较好一些的学生便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更多地尝试承担知识梳理与指导的角色,在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学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更好地锻炼自己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教学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和阅历的学生就可以在经验丰富的同学身上学习、分享到更多实际操作的经验与教训,为自己的专业实践奠定更扎实的心理和理论基础。

另外,培养专业硕士的教学方法应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他们的主体感受;以能力培养为本,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以职业导向为本,更全面地涉及专业领域和行业的特点及动向。在重视鼓励团队合作、研讨学习的同时,充分引进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一些优质的实践方法能充分运用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和专业的指导老师。如在培养教学技能的实践课上,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对于锻炼学生的课堂实际教学能力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作用,但就需要模拟的教室、课堂,要有录像、幻灯片的播放,更主要的是要有专业的老师作课堂指导和临场纠正。安排和组织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在当下来说是很多学校还不能做到的,只能是尽力使其尽快实现,同时,充分鼓励多方的参与式教学,丰富和改善实践课程的形式和质量。

(四)“定期多样”的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实高质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按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问,除了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定期实践教学外,还可以采用更多样的形式。我们需为专业硕士建立各种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学分比例,也仍旧要充分使用社会资源,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使学生更能适应这种导向式学习方式。对于应届学生的实践环节,更多的是引导性学习,需要专业的老师和具有更多实践经验的学生一同指导或示范,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不断研讨和改善;对于在职的专业硕士则可以稍作调整,更多地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组建团队共同参与实践环节,相互指导和借鉴学习。在确保专业实践顺利进行的同时,也需要保证这一阶段的质量与效果,所以也要非常重视定期的学习报告和研讨成果。总之,要使专业硕士的实践环节真正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外实践,为不同生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加专业和对口的专业实践。

(五)“灵活多元”的考核标准

除了在平时成绩上进行多方考核之外,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在强调应用导向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在以上的考核标准和要求的大前提下,对于应届的学生,综合考核的标准和考核内容可以多一些实际运用、以实践为主的部分;而针对在职学生则可以在要求专业实践的同时,把考核重心放在是否有扎实的理论依据来衔接与支撑实际操作。针对不同生源的专业硕士学生进行考核的一定范围的偏向,根本上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以差量评价的原则为考核思路,重点关注专业硕士在研究生阶段的个体变化幅度,更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业作相对客观的评价。

目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驱动下,在人才培养从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阶段,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在朝着一个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而不同生源带来的专业硕士分类培养的探讨也仅是我们正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继续虔心为专业硕士教育保驾护航,实现更加优质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