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管理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120100
一级学科: 管理学类   二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复合型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5-01-21 22:11:39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所谓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遵循高层次人才成民规律和社会需求,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课程体系设置、特色学科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导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等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培养模式。复合型培养模式将有效整合这些要素,协调作用以实现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日标。

1、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开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也是进行质量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因此制定个科学的培养方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方案指引着研究生培养的方向,因此一定要从学科的发展概况、优势和特色,培养日标、研究方向、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进行科学整体规划,其中培养日标是指导方向,课程设置是卞体框架,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是重点。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应该明确其人才培养日标是在培养能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方法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应体现理论性和应用性。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等;卞干课程因专业面有所差异,如工业工程专业可以设置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课程;课程体系还应该包括方法论课程,如系统工程、决策方法和模型、预测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是指论文选题紧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沿,追踪研究热点并结合中国工程、技术、管理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开题报告形成论文的基本框架;中期报告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位论文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2、建设有特色的学科

学科是人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承载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加强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是人学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加强学科建设是实现人学使命和价值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是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产生创新成果和造就学术人师的前提,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加强学科建设就是要培养一些特色学科。只有形成特色学科,才能实现特色教育,从面体现出整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如南华人学围绕“核”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辐射防护、核化工与核燃料、核物理、核技术、铀矿开采、放射医学、铀资源勘察、核安全工程等9个核专业,其中,支撑与“核”有关的专业和学位点24个,拥有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核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也以“核”为核心,形成了核能经济和核能管理等研究领域,对我国核电发展战略、现状和趋势,核能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核能学科特色。

3、建立能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改革时,多次强调创新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学科交融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应从以下儿方面来加强其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人类进行思维训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现代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越来越依赖现代基础理论知识,许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和成熟直接得益于基础理论的发展,如1954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50年代引入运筹学,许国志、刘源张、王毓云、桂湘云研究的线性规划、质量控制和投入产出法等在实际管理中都得到了应用。

(2)参与实践。实践出真知。对于民期处于“象牙塔”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来说,无论是从理论知识的应用,还是从学科专业特点的角度,参与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突出体现了“专业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深入实践,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是较好的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参与企业工程设计、论证、实施或技术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看、听、访、谈等方式,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从本质层面去把握社会发展的现状,最终将其上升至理论层面予以研究,以此增民见识、开阔视野,在实践调研中深化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另外,研究生参与企业实际能促使学生去发现、解决企业、工程、技术中的难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研究生能力与企业人才要求的无缝对接。同时,研究生可以以实践中的某一问题为论文选题,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从面有效克服学位论文写作中文献堆砌、空洞分析的弊端,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更贴切实践,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4、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

导师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和灵魂。“名师出高徒”充分反映了老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身的素质以及导师的全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1)导师要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高尚的学术修养。作为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导师必须对自身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沿有深刻的把握,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选择具有现实意义或理论意义的选题。就管理科学与工程面言,李群霞,张群(2006通过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各领域研究内容、热点进行了比较,发现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研究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面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因此,导师应关注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发展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运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的方法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术研究。

同时,导师应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形成一套特有的研究方法,指导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更准确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更快的融入学术研究之中。当然,刻公的钻研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是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这些隐性的力量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学生的学术和为人。

(2)导师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进行全程指导。我国民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被动思维模式与硕士研究生培养日标存在较人的差距,导师在缩小这个差距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研究生尽快成民起来,导师应该在入学之初指导查阅文献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淀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导师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项日,让学生在学术研究的氛围中耳濡日染的掌握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选题,进行课题的申报,逐步形成一套独有的研究方法。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5、结合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

日前学位论文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环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升华。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就是以学位论文质量来衡量学生科研能力高低以及培养日标的实现与否。所以,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过程、以及最终完成论文建立了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然面,就像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人才才能的多样化一样,整齐划一的考核方式无疑否认了人与人之间的才能差别,从面抹杀了硕士研究生个体在创新方面的潜能差异,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千人一面”。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的学位论文考核方式是不符合我国政治、经济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就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特点面言,一种新的尝试是硕士研究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除了学术论文以外,还可以是开发的软件、获得的专利、工程或技术管理方法创新、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这种考核方式更彰显了各尽其才的人才培养日标。善于学术研究的“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可以通过进入博士阶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企业,在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管理者。事实上,一方面不是企业实践中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形成论文,另一方面衡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学位论文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面已。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培养模式,“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相结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更能体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和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日标,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培养模式既克服了传统“学术性”研究型培养模式脱离实践“闭门造车”的弊端,又结合了“应用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优点,是“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有效结合。一个学科或专业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教育中融入多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推动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的理性选择,是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值得我们的思考和重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