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界定与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的选择

2014-12-18 13:33:1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心理健康是大家既重视又时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重视是因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面临许多心理压力与危机,双证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忽略是因为双证在职研究生至今仍很避讳谈到这个问题,认为心理有问题即是精神病,犹如谈虎色变。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根据心理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双证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非病态原则”标准

以Freud的说法最有代表性,他以病态人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变态的原因是本我、白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造成的。从病态观点出发,引申出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病理学标准,即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病态。按照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双证在职研究生都是心理健康的人,它是非常宽松的标准。

2、“众数原则”标准

假定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心理行为是正常的,偏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和行为可视为异常,这.原则集中体现于常态分配标准。如今用以鉴别心理健康的量表的编制是遵循常态分配原则的,所以说众数原则是当今被少’‘泛应用的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心理健康的界定与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的选择

3、“精英原则”标准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为主要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双证在职研究生生来就有天性,且天性本善,也就是说人类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白我实现等积极的方面。如果环境适宜,人就能顺其天性发展出良好的人格或心理品质;反之,便会使个体产生不健全的心理品质。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本身就是异常的、压抑人性的,那么在此条件下的多数人都将不能顺其本性发展,结果出现多数人心理不健全的情况。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白我实现的人是其内在本性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人,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才健康。由于能白我实现的人仅是少数且位于正态分布的极端,所以将其称之为“尖端样本统计学”原则。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双证在职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不仅体现在就业率高上,而且双证在职研究生较本科生更容申请灵活到比较好的工作岗位,起点高。但是,白2001年我国正式实行双证在职研究生打一招政策以来,双证在职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直至2007年因统计数据显示双证在职研究生就业优势正在丧失,2008年的报考人数才首次出现小量回调。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逐渐从.种精英式培养模式转向大众化培养模式,从学术科研人才的培养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应的有部分高校,如中山大学缩短了硕士生培养的时间,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心转移到博士双证在职研究生上,而硕士生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试图把精英教育变身为技能教育。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大学打一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掌握更全面技能的人术对于那些以就业为日的读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双证在职研究生来说,选择报考像中山大这样的只需读两年即可毕业的名牌院校是就业的一条捷径。然而并不是每卜人都可以实现这样的日标。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日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出于对科研感兴趣,更多的是为了拿一个高学历的证明。从近三年的录取比例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1:2一1:3,但是一些好学校、好专业的录取比例偏低,有的甚至达到1:200因此正确定位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和培养日标是定位双证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帮助双证在职研究生设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首先,对于是选择精英式教育模式,培养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还是选择大众化教育模式,培养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应结合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和意愿,而不应该采取刃切的模式。双证在职研究生人校后都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卜人培养方案,双证在职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导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正确引导。

其次,真正做到学生、导师双向选择。国家有规定,若导师连续三年没有学生报考,将被取消导师资格。一些硕士点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忽视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和选择,强制}h}为其分配指导老师。由于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主动甚至不愿与导师交流,从而导致与导师产生交往障碍,轻则影响课题和科研进展,重则延误学业从而引发其他心理危机。因此,要从源头上避免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正视、尊重学生的选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