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职博士培养知识转移特征分析

2015-05-18 14:44:14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博士生知识转移特征可以概括为“师徒合作创新”。在在职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与在职博士生间存在着角色定位即上级与下级的定位,导师是指导者、管理者,研究生则为学习者与科研助手。师生间关系很简单,并且师生间相互熟悉,容易协调管理。师生之间的知识转移绩效容易受到导师的个人品质、思维类型、学术水平等因素影响。除此之外,受到研究生学制的限制,知识转移内容及过程呈现周期性循环。

首先,在职博士生自身水平与能力等因素有限,其科研工作往往着重强调微观,而对研究课题进行宏观把握则由导师进行。其次,导师把具体科研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则获得了更多时间来做有创造性的工作,提高了创作的效能与效率,在职博士生则通过完成具体的科研实践,在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同样对提高创作效率作出了贡献,很大的降低了合作创新的风险性。

高校在职博士培养知识转移过程

基于Szulanski的知识转移过程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在在职博士生知识转移过程中,作为知识发送方的在职博士生导师与知识接收方的学生之间属于合作创新的师徒关系。所以当在职博士生作出开始读取在职博士学位并选择了导师这一决策的同时,知识转移活动就是进入到了开始阶段。

在执行阶段,根据理论我们可知:①在职博士生导师的知识传授能力高低会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影响,②师生双方的知识差距的发展情况会影响双方知识转移绩效③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知识转移动机在这一阶段会显现出来,④博导与在职博士之间的人际关系会对知识转移的合作造成影响。

当师生间知识转移进入到实施阶段,在职博士生在接收到博导传递来的知识之后,只是完成了知识转移的第一阶段,真正体现出知识转移成果的阶段就在于对于新知识的实践阶段,这就将依赖于在职博士生自身的能力,包括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及木身所拥有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经验。

最后是知识转移的整合阶段,当在职博士生接收到的新知识在适应惯例性过程中遭遇困难,转移来的知识就会受到怀疑,可能会遭到舍弃。因此这一阶段在职博士生应当消除新知识惯例化过程中遭遇到的挑战和阻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