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心里健康国内研究现状

2014-11-21 11:24:5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对于我国现代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发展按照新中国的成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前,也就是1911年到1949年期间,中国的心理健康研究主要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的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者杨贤江就是一位积极学习心理学并把西方心理学介绍到国内的学者。他在1915年就曾提出:“就卫生言之,则有身体和精神的两种。”认为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针对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导提出很多建议,诸如: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对学生真诚信任和耐心细致地做好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时,他很重视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并且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许多精辟的言论。这些精辟的言论,对当前学校心理问题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留学人员归国后,把他们在国外学习到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我国的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中,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发起心理咨询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例如,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符合当时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组织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等。1985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大学生心理测量与服务中心,开启了高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先河。随后,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数量越来越多,研究程度也在逐年加深。

在职博士心里健康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缺乏心理健康的具体指标,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严格的指导方针,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缺乏约束力,许多高校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还没有足够重视和深刻理解。对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研究接近空白,表现为研究范式没有形成,缺少对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专项课题和论文。通过访问中国知网,从1979年至2012年,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词检索到的文章共有81718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词在上述结果中检索到的文章共有11879条,约占总数的15%0而以“研究生心理健康”为主题词检索到435条,而这其中关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章只有不到20篇。就论文而言,以专门探讨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国家级刊物为例,近五年来只有六篇,这种状况使得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严重滞后。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对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处于十分薄弱的地步。

关于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实证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在职博士研究生群体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低于全国正常成人的一般水平。钟惊雷①用SCL-90问卷研究发现,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要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在在职博士研究生阶段,随着年级的递增各因子的得分则呈现倒U型,即二年级的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各项因子得分最高,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两个年级相比较差;男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女在职博士研究生相比较差,并且在强迫、偏执、精神病和敌意四项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入学前有工作经历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入学前无工作经历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杨雪花等人采用SCL-90量表和研究生压力问卷,从某大学研究生院整群抽取出2681名进行心理测试,研究显示出硕博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 15%,其中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是4. 74%,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是7. 96%,得出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硕士研究生。女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3. 38%,男研究生的检出率是5. 98%,得出男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女研究生。研究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症状。心理压力主要是就业压力,还有部分研究生感到有成就压力、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极少数研究生自认为有身心健康压力。杨文瀚等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两种问卷调查形式从广州市某医科学院在读的硕士和在职博士研究生中一共抽取326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是,在读研究生与我国成人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五项因子的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研究生的总均分以及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性(P<0. 05),在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躯体化得分高于在读硕士研究生(P<0. 05)。余督督,通过使用抑郁自评量表中的情绪测试部分对229名合肥市某全国重点大学的在职博士研究生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的高低与抑郁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女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男在职博士研究生,三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抑郁分数高于一、二年级的得分。被调查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总体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中的标准分明显地低于轻度抑郁判定分值即50分(t=2. 78, P=0. 006),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约40%。要求在SCI检索的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才能获得毕业资格的群体(n=138)标准分与轻度抑郁判定分值没有明显差异(t=0. 88, P=0. 38),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约46%,其中低年级组为36%,中高年级组为57%;并且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与毕业要求发表的SCI文章数目有弱的正相关(r=0. 19, P=0. 024)。最后,通过他的研究得出毕业要求过高是造成在职博士研究生有抑郁症状的可能性原因之一。

关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法及工具的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通过结合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理论层面的讨论。实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心理学的相关测查量表,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影响因素。多数学者使用的问卷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等测查工具。有部分研究者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同时,附加使用了艾森克修订量表(E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工)、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或生活事件量表(LES)等,以深入探讨相关因素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此外,也有个别研究者采用了其它问卷或量表。根据以往研究发现,针对特殊案例,除了使用心理测查工具以外,还要附加使用访谈法。

关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压力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压力。通过己有的研究发现,影响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压力源包括来自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这些摆在在职博士研究生面前的现实问题,难免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压力,长期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段鑫星②通过其对近年来在职博士生自杀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压力是导致在职博士生走上自杀的主要原因,他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就业上的压力、情感上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等众多叠加压力,这些叠加压力汇到一起时会产生压力累积效应。每个人的承压能力不同,每个在职博士研究生在面临同样的叠加压力时,所反映出来的情绪也不尽相同,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来说,这种压力的累积效应会压垮他们。

关于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段鑫星通过其对近年来在职博士生自杀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面对束手无策的巨大压力时走向自杀,心理疾患是导致在职博士研究生走上自杀的内在因素。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群体要补上生命教育课程,确立珍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对重点人群建立网络化心理危机干预;对整个在职博士群体开展专业心理辅导。郭荣胜等人②认为要在高校全面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加强高校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在职博士生心理咨询活动;建立针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把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体系中来,开设相关选修课,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