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

2014-11-17 13:08:0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较高评价。这种制度不仅将对应试教育体制产生冲击,引导中学注重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和特长的培养,也将为我国精英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有效助力。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我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种尝试,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高校自主招生权的局限

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法》,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该法第32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但是并没有表明高校制定招生方案和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的权力是否需要经由政府审批;并且,办学规模需国家核定又进一步限制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高校自主招生权的局限,源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局限,换句话说,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没有充分得到我国法律的保障。“在某些人的意识中,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办学自主权并非高校固有的权利,而是政府给高校的授权,这种‘下放’的权力政府随时可以收回。”

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

2、没有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

选拔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精英人才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教育部文件也要求试点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但这一目的显然没有在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中得以体现。纵观近几年作为招生政策目标具体化的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招生对象的同一性和选拔程序的相似性共同点太多,似乎各高校均想将各类优秀人才网罗至门下,并没有突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这或许与我国高校求大求全的办学理念有关。

3、招生过程中的诚信问题

一是表现为学生推荐或自荐资格的诚信问题。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只将学业中等偏上的学生推荐给高校,而让学业优秀的学生参加统一高考,甚或为学生提供假成绩单或假证书;还有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也主动托寻关系,请求中学为其造假。二是表现为选拔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在中国,“作为普遍性判断标准的东西首先是‘情’,其次是‘理’,最后才是‘法’。情、理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国最普遍的审判基准。”况且,中国是一个“人情超级大国”,“人情关系网络”也非同一般。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基于各种“关系”而滋生的人才选拔“异化”,也是造成自主招生试点在民众中认可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自主招生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这一诚信缺失的因素之一。

4、选拔的公平问题

首先是地域的不公。如上海高校对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采用两种不同的自主招生模式,上海生源的考生可以参与统招前提下的自主模式,也有机会选择半自主型的招生模式。即考生可以享受优惠加分和优先录取政策,也有机会享受面试后的高考成绩只作录取参考依据的政策;而外地生源考生只能选择享受优惠加分和优先录取政策。其二是招生成本带来的不公。虽然近两年自主招生高校在其它省市增设了自主招生考点,但报名考试费、到考点的往返路费和食宿费等支出,也增加了一些考生特别是农村家庭的负担,让不少经济困难考生不得不放弃自主招生的机会。第三是原有教育不公带来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生所在地域教育质量的不均等、重点与普通中学的不平等,以及城乡差距造成的不公等问题,也较大地影响了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公平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