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设想

2015-04-11 15:19:44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1、高等院校办学模式多样化

我国高等学校的传统办学模式基本上沿袭了苏联模式,高等学校主要是学科比较单一的专门学院,其中大多数是一些工科院校。这种单一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积极作用,但与之相适应的单一化培养模式的弊端随时代发展而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办学的目标取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差异日渐扩大,将呈现出多种类型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按照美国卡内基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机构对大学的分类标准,把全国高校按科研实力、教学水平、培养的博士、硕士人数等指标纵向分成研究性大学、教学型大学、服务型大学(社区大学)三大类和若干亚类。这种分类法值得我们借鉴。以此标准逐步完成分类后,整个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呈现出一个纵向多样化的系统,每个高校在这个系统中各就其位,发挥各自的特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局面。其产生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人刁培养模式上,各高校根据各自不同的类别和特色改革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变单一模式所带来的专业面过窄、学科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实现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对培养模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模式多样化要求并可能使学科、专业设置以社会发展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从而避免盲目重复设置专业和设置陈旧专业;二是办学模式多样化促使不同的培养目标、规格在不同的办学资源之间合理分工,使学术型的培养模式与应用型、开发型等培养模式的运行并行不悖,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多种主体参与办学,使培养经费来源得以拓宽,最具实践意义。

2、学位类型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学科的分化,学位类型日益多样化。不同学科、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教育都各辟蹊径,独树一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70年代以来,美国为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就学位类型而言,除传统的文、理博(硕)士和哲学博(硕)士以外,各种专业学位层出不穷,仅1971至1981年间美国就增设了1650种专业学位。而在同一学科、专业中,也有多种不同的学位类型,如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头衔就很多,最常见的有教育学硕士(M.E)、教育理科硕士(M.S.E)、教育文科硕士(M.A.E)、教学文科硕士(M.A.T)等。这些新型学位的出现和发展,使美国的学位大体上可划分为传统的学术研究型(Academic Degree)和非传统的职业或专业型(Professional Degree)两大类,不同专业和学科因其各自专业、学科特性差异而采用的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学位类型多样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研究型学位所对应的固定培养模式,促进了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目前,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正在“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满足教学、科研岗位所需人才的同时,着重加强应用人才的培养。注意吸收在职人员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在一些行业试行专业学位制度。目前为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经批准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建筑学等11个专业学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加快专业学位的试点,培养多种类型尤其是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如财经、政法、管理等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学位类型多样化的进程。这种多样化发展,必将引起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各种需要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3、入学条件宽松化

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成年人为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学术水平而接受高层次教育的要求使在职研究生的构成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在职研究生的入学条件上,美国不限制在职研究生的报考年龄,并鼓励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积极报考在职研究生。而在我国,报考在职研究生却有年龄的限制。国家规定报考硕士生应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报考博士生应是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或具有同等学历者;身体健康;报考硕士生和博士生人员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和45周岁。这种限制使一些年龄较大但己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有志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的在职人员被拒之门外。2001年国家教育部宣布放宽高考考生报考条件,取消有关年龄与婚否方面的限制。这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化社会迈进。在职研究生入学形式是反映社会需求的“晴雨表”,它的变化影响着培养模式的变化。我们希望不久国家也出台相应政策,取消对在职研究生报考年龄的限制,以增加入学资格方面的灵活度。

4、导师指导多样化

有学者将在职研究生教育定义为:导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与在职研究生相互作用,使在职研究生发生合乎教育目的变化的一种高深的专业教育活动。可见导师指导在在职研究生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它对在职研究生成长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导师指导的方式、范围的变化都能引起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应地变化。以导师指导的方式为例,学术界认为至今已形成师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三种基本形式。培养模式也相应形成上述三种模式,并随着这三种指导方式的融合、互补而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导师指导的范围涵盖在职研究生学习、科研的许多方面。美国导师的指导范围涉及课程、论文、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而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为高校师资和科学研究机构输送人才,导师的指导方式限于单一的教学科研型,因此导师的指导范围主要集中于课程与论文方面。这种单一和过窄的指导方式不利于在职研究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不利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形成。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局面:在指导理念方面,改变传统“一对一”的师徒式指导理念,组建跨学科的导师组.导师组比单一导师更有利于在职研究生的素质教育,驱动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发展;在教学形式方面,改变传统的导师讲授形式,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开设讲座、课堂讨论、研讨会、科研实践等。结合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学科、专业特点,大胆进行多样化指导方式的创新。

5、学位要求弹性化

从在职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研究”是其与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其它层次相区别的根本标志。通常以学位论文为依据来衡量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在职研究生在学术上有所创新。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对学位的要求也呈现出弹性化的趋势。英美国家对学位的弹性化要求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美国工程学科的在职研究生可以不做论文而以工程设计代之,工商管理学科的硕士生可以不做论文或设计,而只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相应学位,心理学博士除完成所修课程外,允许用高质量的创造性工作来代替学位论文。在英国,有相当数量的商学院以学生在公司里承担的课题项目作为学位要求,取代过去的论文形式。学位要求弹性化是与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相伴相随的,它能使在职研究生从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兴趣与长处,充分发挥各自理论创新或实践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多种学位要求,如教育学位在职研究生可以不做论文而代之以“教学实践”,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可以工程设计、实习报告、岗位挂职工作总结等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对学位要求弹性化的探索与实践,能促进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创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格局。

6、学科建设综合化

学科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依托,专业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通道,学科、专业建设是影响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学科、专业的设置过于倾向学科发展与职业分类,而考虑社会需求不够,导致专业口径狭窄,学科、专业比例不协调,许多专业重复设置,某些专业的发展与实际需求脱节。这使得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的综合化发展。正如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旧质不断消亡、新质不断产生的过程一样,学科建设综合化也是一个学科在内部旧质不断转化为新质、在外部新质不断产生的过程。它包括:一是学科、专业的调整。进行学科、专业调整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重点发展那些社会需求的强势学科和专业,改造和压缩社会需求弱势的学科和专业,并注意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开发学科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二是学科群的形成。这是我国高校实施“211工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学科综合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目前出现的诸如北京大学以院、系为组织形式的行列式型,上海交大的上、中、下游贯通型,南京大学由带头学科、支撑学科、相关学科三个层次构成框架的学科递进型等多种型态,尽管尚未形成固定的学科群规范和模式,但这恰恰是学科建设带有示范性、方向性和最具突破性的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